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

作者:李昉

帝神女 劉子光 益水 釀川 石脂水 元街泉 銅車 神牛泉 燕原池
丹水 陸鴻漸 零水 龍門 漏澤(兩出) 重水 湘水 暴水 仙池
渝州灘 清潭 驅(qū)山鐸

烏山龜 綠珠井 臨沅井 火井 鹽井 御井 王迪 賈耽 八角井 李德裕
永興坊百姓 獨(dú)孤叔牙 柴都 濠州井 雞井 軍井 金華令
水 帝神女
《山海經(jīng)》:洞庭之中,帝之二女居之。郭璞注云:天帝之二女,處江為神?!读邢蓚鳌匪^江妃二女也?!峨x騷》所謂《湘夫人》,“帝子降分北渚”是也?!逗訄D玉板》云,堯之二女,為舜之妃,死葬于此。冢在縣北一百六十里青草山。(原缺出處,令見郭璞注《山海經(jīng)》卷五)《山海經(jīng)》上說,洞庭之中,天帝的兩個女兒居住在那里。郭璞注釋說:天帝的兩個女兒,在江中做神仙。也就是《列仙傳》中所說的江妃二女?!峨x騷》里有《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說的就是湘夫人?!逗訄D玉板》上說是堯的兩個女兒,也是舜的妃子,死后埋葬在這里。墳?zāi)乖诳h城北面一百六十里的青草山。
劉子光
漢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無水。子光在山南,見一石人,問之曰:“何處有水?”石人不言。乃拔劍斬石人,須臾,窮山水出。(出《獨(dú)異記》)
漢朝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但無水。劉子光在山南面,見有一石人,問他說:“什么地方有水?”石人不說話。于是劉子光撥劍砍下石人的頭。不一會兒,山水盡出。
益 水
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益水在其陽??h治東望,時見長沙城隍。人馬形色,悉可審辨。或停覽矚,移晷乃漸散滅??h去長沙尚三百里,跨越重山,里絕表顯,將是山岳炳靈,冥像所傳者乎!昔光武中元元年,封太山,禪梁父。是日,山靈炳象,構(gòu)成宮室。昔漢武帝遣方士徐宣浮海采藥,于波中,見漢家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弟宅皆滿目。班超在渾耶國,平旦,云霞鮮明,見天際宮闕,館宇嚴(yán)列,侍臣左右,悉漢家也。如斯之類。難可審論。(出《錄異記》)
益陽縣在長沙郡邊界,益水在益陽縣南面。在縣城向東望,時常能見到長沙的護(hù)城壕,且人和車馬的形狀和顏色,都可以分辨出來。有時站住觀望,隨日影移動便漸漸散去消失。益陽縣離長沙有三百里,要跨越重山。在長沙城里看不見的而城外看得很明顯??赡苁巧皆赖撵`光,把陰間的景象反射出來了吧。當(dāng)初光武帝中元元年,祭太山、祭梁父山。這一天,山中的靈光影象,構(gòu)成宮殿屋宇。過去漢武帝派儒生徐宣漂洋過海采藥,在波浪中,徐宣看見漢朝樓臺高低不一,好象全都看在眼里。公侯的府弟宅院滿眼都是。班超在渾耶國,一天早晨云霞鮮艷明朗,班超見天邊現(xiàn)出宮殿,客館屋宇整齊地排列著,侍臣恭侯在左右,都是漢朝的景象。類似這樣的事,很難弄明白。
釀 川沈釀川者,漢鄭弘,靈帝時為鄉(xiāng)嗇夫。從宦入京,未至,夜宿于此。逢故人,四顧荒郊,村落絕遠(yuǎn)。沽酒無處,情抱不申,乃投錢于水中而共飲。盡夕酣暢,皆得大醉。因便名為沈釀川,明旦分首而去。弘仕至尚書。(出《博物志》)
沉釀川這地方有段故事,漢朝的鄭弘,漢靈帝時在鄉(xiāng)里做嗇夫官,跟隨上官進(jìn)京。還沒到京城,夜晚便住在這里。在這里遇見了以前的朋友,看看四周都是荒涼的郊外,近處根本沒有村落,沒有地方買酒,從感情上覺得心里很不舒服,就把錢扔到水中以水做酒一起喝。大家暢快地喝了一夜,全部喝得大醉。因此便把這條河起名叫沈釀川。第二天早晨大家分頭離去。后來鄭弘官至尚書。
石脂水
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出《酉陽雜俎》)高奴縣的石脂水,水中有油,浮在水面上就象油漆一樣。采回去用它潤滑車軸和點(diǎn)燈,特別明亮。
元街泉
元街縣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盤龍?;蛟嚀掀浦?,隨手成龍狀,驢馬飲之皆驚走。(出《酉陽雜俎》)
元街縣有一眼泉,泉眼中的水,交錯旋轉(zhuǎn)就象盤旋的龍。有的人試著把它攪亂,可隨著人攪動的手勢又成了龍的形狀。驢和馬飲了泉水后都驚恐地逃走。銅 車荊之清水宛口旁,義熙十二年,有兒群浴此水。忽見岸側(cè)有錢,出于流沙,因競?cè)≈J譂M置地,隨復(fù)流去。乃以襟結(jié)之,然后各有所得。流錢中有銅車,銅牛牽車之勢甚迅速。諸童奔逐,掣得車一腳,徑可五寸許。豬鼻,轂有六幅,通體青色,轂內(nèi)黃銳。時沈敞守南陽,求得車腳。錢行時,貫草輒便停破,竟不知所終。(出《酉陽雜俎》)
荊州的清水河宛曲的入口處,東晉義熙十二年的時候,一群兒童在清水河中洗澡,忽然看見有錢從那里涌出,于是群童都跑去揀錢。手拿滿了便放在地上,可是又被流水沖走了。群童就把錢放到扎起的衣襟里,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些。流錢中有一輛銅車,銅牛拉車的奔勢特別快。群童奔跑著去追車,拉到了銅車的一只車輪。車輪的直徑有五寸左右,中間隆起為豬鼻形,車輪有六根幅條。整個車輪呈黑色,車輪中心的圓孔呈黃色且很細(xì)。當(dāng)時沈敞任南陽太守,尋求到銅車的車輪,把它當(dāng)作錢幣流通時,用草穿輪草便斷裂。竟然沒有人知道車輪最終的下落。
神牛泉
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廟。耆舊云,山下亦有百泉競發(fā)。有一神牛,駁身,自山而降,下導(dǎo)九十九泉,飲泉竭,故山得其名。今山下導(dǎo)九十九泉,積以成川,西南流。(出《水經(jīng)》)
北魏《土地記》上說,沮陽城東八十里,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滄河的發(fā)源地。牧牛山在縣城東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廟。老人們說,山下有百泉競發(fā)。有一頭神牛,身體象毛色不純的馬,從山上下來。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干。所以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F(xiàn)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積蓄成了一條河,流向西南。
燕原池
燕原山天池,與桑干泉通。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于此池放之。后與桑干原得穿魚,猶為不信。又以金縷拖羊箭射著此大魚,久之,又與桑干河得射箭所。山在嵐州靜樂縣東北百四十里,俗名天池,曰祁連汭。(出《洽聞記》)
燕原山天池,與桑干河以泉水相通。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條魚頭上,在天池中把魚放掉。后來在桑干河里得到了頭上穿著金珠的魚。孝文皇帝還不信,又用金縷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條大魚。過了很長時間,又在桑干河中得到了用箭射中的那條魚。燕原山在嵐州靜樂縣東北一百四十里,那地方俗稱天池,其實(shí)叫作祁連汭。
丹 水
懷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長平山。傳云,秦殺趙卒,其水變赤,因以為名。上在太原知其故,詔改為懷水。(出《國史異纂》)
懷州北面有條河叫丹水,它的源頭出自長平山。傳說,秦將章邯坑殺趙國降卒,這條河的水就變成了紅色,所以叫做丹水。皇上在太原知道了其中的緣故,便下詔將丹水改名為懷水。
陸鴻漸元和九年春,張又新始成名,與同恩生期于薦福寺。又新與李德裕先至,憩西廊僧玄鑒室。會才有楚僧至,置囊而息,囊有數(shù)編書。又新偶抽一通覽焉,文細(xì)密,皆雜記,卷末又題云《煮水紀(jì)》(“記”原作“處”,據(jù)明抄本改)。太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yáng),遇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歡,因赴郡。抵揚(yáng)子驛中,將食,李曰:“陸君善茶,蓋天下聞,揚(yáng)子江南零水,又殊絕。今者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命軍士信謹(jǐn)者,挈瓶操舟,深詣南零取水,陸潔器以俟。俄水至,陸以杓揚(yáng)水曰:“江則江矣,非南零者,似臨岸者?!笔乖唬骸澳宠凵钊耄娬呃郯偃?,敢紿乎?”陸不言,既而傾諸盆,至半,陸遽止。又以杓揚(yáng)之曰:“自此南零者矣?!笔辊耆淮篑?,馳下曰:某自南零赍齊至岸,舟蕩半,懼其尠,挹岸水以增之。處士之鑒,神鑒也,其敢隱欺乎!”李大驚賞,從者數(shù)十輩,皆大驚愕。李因問陸,既如此,所經(jīng)歷之處,水之優(yōu)劣可判矣。陸曰:“楚水第一,晉水最下?!崩钜蛎谡级蔚谥?。(出《水經(jīng)》)唐元和九年春,張又新剛剛成名,便與同時中舉的人約定在薦福寺相聚,張又新和李德裕先到了,便到西廂房的和尚玄鑒的房中休息。恰巧有個南方和尚走了進(jìn)來,放下裝東西的口袋就躺下休息。口袋里有幾編書,張又新隨手抽出一本從頭至尾地閱讀。文字小而稠密,都是雜記。書的末尾又題《煮水記》。書上說,唐太宗掌朝時,封李季卿為湖州刺史。李季卿在上任途中走到維揚(yáng),遇見到隱居的陸鴻漸。李季卿對陸鴻漸的名字一向很熟悉,現(xiàn)在又見到了陸鴻漸本人,真有如老朋友見面一樣高興,于是二人一同前往郡城。抵達(dá)揚(yáng)子驛中,快要吃飯的時候,李季卿說:“陸君善于茶道,天下聞名,而揚(yáng)子江南零水,又特別超乎尋常。今天你的好茶道和這里的好水,可以說是千年才遇上一次,為什么要放過這次機(jī)會呢?”說完便命令誠實(shí)謹(jǐn)慎的軍士,提著水瓶操著小船,到南零深處去取水。陸鴻漸將茶具擦拭干凈在那里等著。時間不長水到。陸鴻漸用勺子舀水說:“江水倒是江水,但不是南零水,好像江岸邊的水。”取水的軍士說:“我劃船深入,遇見的有上百人,我敢欺哄嗎?”陸鴻漸不言語,把水倒向盆里。倒了一半,陸鴻漸急忙停住,又用勺子舀水說:“從這往下才是南零水?!比∷能娛款D時很吃驚,跪下說:“我從南零懷抱水瓶到江岸,因船搖蕩而灑去一半。我怕水少,就舀江岸邊的水把水瓶加滿。這位處士的鑒別能力,真是神了,誰還敢隱瞞欺騙他嗎?”李季卿大為驚嘆贊賞,跟從的幾十個人,都很驚愕。李季卿于是問陸鴻漸說:“既然這樣,您所經(jīng)過地地方,水的好壞就可以判斷了”。他說,“楚水第一,晉水最下等”。李季卿便讓陸鴻漸口述排列出各處水的等級。
零 水
贊皇公李德裕,博達(dá)士。居廊廟日,有親知奉使于京口,李曰:“還日,金山下?lián)P子江中零水,與取一壺來?!逼淙伺e棹日,醉而忘之。泛舟止石城下,方憶。乃汲一瓶于江中,歸京獻(xiàn)之。李公飲后,嘆訝非常。曰:“江表水味,有異于頃歲矣。此水頗似建業(yè)石城下水?!逼淙酥x過不隱也。(出《中朝故事》)
贊皇公李德裕,是個博學(xué)通達(dá)之人。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他有個親信奉命出使京口,李德裕對那個人說:“你回來時,金山下?lián)P子江中的零水,給我取回來一壺?!蹦侨顺舜貋砟翘欤蚝茸砹司贫巳∷氖?。船到石頭城下時,才想起來,就在江中打了一瓶水回到京城獻(xiàn)給了李德裕。李公飲后,非常驚訝,就說:“江南水的味道,有異于幾年前了。這水很象建業(yè)石頭城下的水?!蹦侨吮阆蚶畹略5狼?,不再隱瞞自己的過錯。龍 門
龍門人皆言善游,于懸水,接木(“木”《國史補(bǔ)》下作“水”。)上下,如神。然寒食拜埽,必于河濱,終為水溺死也。(出《國史補(bǔ)》)龍門人都說他們善于游泳。在瀑布中,抱著木頭上下,象神仙一樣,然而清明節(jié)祭拜掃墓,也一定要在河邊,還是有人終于被水淹死。
漏 澤漏澤,據(jù)酈元注水經(jīng)云,姚墟東有漏澤,方十五里,綠水泓澄。凡三大澤,曲際有阜,俗謂之媯亭。側(cè)有三石穴,廣員三尺,而有通否,水自盈漏。漏則數(shù)夕之中,傾竭陂澤中矣。左右居人,識其將漏,預(yù)以水為曲拔(“水為曲拔”《水經(jīng)注》卷二五作“木為曲洑”。)物障穴口,魚鱉異鱗,不可勝載矣。今按此澤漏,凡穴區(qū)別,所謂車箱漏、鼓漏、土漏、雞漏、豬漏。春夏積水,秋冬漏竭,居人知之,不過三日之中俱盡。在今兗州泗水縣治東七十里。(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七閩記》)
漏澤,據(jù)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上說,姚墟東面有漏澤,方圓十五里,綠水深廣清澈。一共有三個大澤,彎曲的邊緣有座土山,當(dāng)?shù)胤Q它為媯亭。旁邊有三個石洞,三尺寬,不管通與不通的,水都自然充滿又自然漏掉。石洞在幾個晚上,便將澤中水全部漏干。在左右居住的人,知道它要漏的時候,預(yù)先用東西堵住洞口,捉到的魚鱉和別的水生物,用車都裝不下。今現(xiàn)在按照這些漏穴的樣子,可以把它們區(qū)別開來,人們分別叫它們車箱漏、鼓漏、土漏、雞漏、豬漏。澤中春夏積水,秋冬漏盡,居住在這里的人都知道,不超過三天全都漏盡。漏澤在現(xiàn)在的兗州泗水縣城東七十里。
 
 
兗州東南接沂州界,有陂,周圍百里而近。恒值夏雨,側(cè)近山谷間流注所聚也,深可袤丈。屬春雨,即魚鱉生焉?;蛑燎锴纾渌幌οは萜湎露鵁o余。故彼之鄉(xiāng)里,或目之為漏陂,亦謂之陷澤。其水將漏,即有聲,聞四遠(yuǎn)數(shù)十里分,若風(fēng)雨之聚也。先回旋若渦勢,然后淪入于穴。村人聞之日,必具車乘及驢駝,竟拾其魚鱉,輦載而歸。率一二歲陷,莫知其趨向及穴之深淺焉。(出《玉堂閑話》)兗州東南和沂州交界的地方,有個大水池,周圍有近百里。每年夏天的雨水,從附近山谷中流下來注入到這里聚集而成,大約有一丈多深。春天的雨水流入池中,立刻有魚鱉生長。到了晴朗的秋天,池中的水一個晚上就全都滲進(jìn)池底而一點(diǎn)不剩。所以水池附近的住戶,有的人看到了水池漏水就叫它漏池,也有的人把它叫作陷澤。池水要漏的時候,立即發(fā)出聲響,聲響可傳到四周幾十里遠(yuǎn),就象狂風(fēng)暴雨會聚在一起到來一樣。池水先旋轉(zhuǎn),然后沉入池底的洞穴中。村里的人聽見水池發(fā)出要漏的聲響那天,必定準(zhǔn)備好車輛以及驢和背囊趕來,拾盡池中的魚鱉,裝滿車載滿背囊而回。池水大致一二年滲漏一次,不知道水的去向,以及洞穴的深淺。重 水
凡物有水,水由土地。故江東宜綾紗,宜紙鏡,水故也。蜀人織錦初成,必濯于江水,然后紋彩煥發(fā)。鄭人滎水釀酒,近邑水重。斤兩與遠(yuǎn)郊數(shù)倍(出《國史補(bǔ)》)
凡是有水的地方,水質(zhì)由于土質(zhì)和地理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江東適宜紡紗織綾,適宜造紙制鏡,皆水質(zhì)的緣故。蜀中的人織成錦緞后必須在江水中洗,上面的花紋和色彩才能煥發(fā)。鄭人用滎水釀酒,距城鎮(zhèn)近的地方的水就重,斤兩與距城鎮(zhèn)遠(yuǎn)的地方相比重幾倍。
湘 水
湘水至清,深五六丈,下見底,碎石若樗蒲子,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出羅含《湘川記》)
湘水特別清,水深五六丈,能看見下面的水底。水底的碎石象樗蒲子一樣多采,白沙象霜雪一樣玉潔,赤岸象朝霞一樣鮮紅。
暴 水
青城山,因滯雨崖崩,暴水大至,在丈人觀后,高百余丈,殿當(dāng)其下,將憂摧壞。俄有墜石如岸,堰水向東,竟免漂陷。觀中常汲溪水,以供日食,甚以為勞。自此暴水出處,常有流泉,直注廚內(nèi),其味甘香,冬夏不絕。(出《錄異志》)
青城山,因雨水積阻而使山崖崩塌,又猛又急的大水因沒有了阻擋而沖了過來。到達(dá)丈人觀后面,大水有一百多丈高,觀中的大殿在水的下面,將有摧毀大殿的危險。頃刻間有一條巨石墜落下來象堤岸一樣,攔截大水向東流去,終于免除了大患。以前觀中常年從小河里打水,用來供給日常飲食。每日打水很是勞累,從這次大水流過的地方,常有流動的泉水,一直流到廚房里。泉水味道甜香,冬夏不絕。
仙 池
渝州仙池,在州西南江津縣界,岷江南岸。其池周回二里,水深八尺,流入岷江。古老傳者,有仙人姓然,名獨(dú)角,以其頭有角,故表其名。自揚(yáng)州來居此。池邊起樓,聚香草置樓下。獨(dú)角忽登樓,命仆夫燒其樓,獨(dú)角飛空而去,因名仙池。見有石巖一所,向岷江而見在。(出《渝州圖經(jīng)》)
渝州有個仙池,在渝州西南江津縣界內(nèi),岷江南岸。這個仙池周長二里,水深八尺,池水流入岷江。古老的傳說中說:有一位仙人姓然,名獨(dú)角,因?yàn)樗^上有角,所以用來表示他的名字。仙人從揚(yáng)州來住在這里,在池邊蓋起一座樓,收集了很多香草在樓下。有一天然獨(dú)角忽然登上樓去,命令仆人燒掉這座樓,他從樓上飛向天空而離去。因此把這個水池取名叫仙池?,F(xiàn)有石巖一處,朝岷江方向就能看見它立在那里。
渝州灘
渝州城灘,在州西南三十里。江津縣東北沿流八十里,岷江水中,波浪沸騰,乍停乍發(fā),多覆舟之患。古老傳,昔有仙居和來為巴州刺史,過此灘舟翻,溺水而死。和女與兄途(“途”原作“圖”,據(jù)明抄本改)行,女有兩兒,方稚齒,乃分金珠作二錦囊,纓致兒頸。然后乘船至父沒處,叫聲投水。凡六日。與兄夢云:“二十一日,與父俱出。”兄令人守之。至期,果然俱浮江水而出,今碑在城灘側(cè)。(出《渝州圖經(jīng)》)
渝州的城灘,在州西南三十里。江津縣東北,沿水流八十里長,岷江水波浪翻騰,一浪剛停又起一浪,有許多翻船的悲劇發(fā)生。古老的傳說中說:過去有個叫居和的仙人來做巴州刺史,經(jīng)過這個水灘時船翻了,居和被水淹沒而死。居和的女兒和她哥哥步行奔來。居和的女兒有兩個孩子,都很小,于是她把金珠分作兩個錦袋,用絲線系在兩個孩子的脖頸上。然后乘船到她父親淹死的地方,呼叫了幾聲就投身到水中。過了六天,她給哥哥托夢說:“二十一日,我和父親一起從水中出來”。她哥哥便令人守在江邊。到了那一天,父女二人果然從江水中漂浮出來?,F(xiàn)在他們的墓碑在城灘的旁邊。
清 潭
新康縣西百里,有清潭,在章浦。溪源極深,常有白龍藏此中。天旱,令人取豬羊糞擲潭中,即有大雨暴水。至今有驗(yàn)。(出《錄異記》)
新康縣西面約一百里遠(yuǎn)的地方,有個清潭,在章浦。這個溪水之源特別深,常有白龍藏身在潭中。天旱時,如果讓人取來豬羊的糞便扔入潭中,立即就會下起大雨,到現(xiàn)在還很靈驗(yàn)。
驅(qū)山鐸宜春界鐘山,有峽(“峽”原作“破”,據(jù)明抄本、許本、黃本改。)數(shù)十里,其水即宜春江也,回環(huán)澄澈,深不可測。曾有漁人垂釣,得一金鎖。引之?dāng)?shù)百尺,而獲一鐘,又如鐸形。漁人舉之,有聲如霹靂,天晝晦,山川振動。鐘山一面,崩摧五百余丈,漁人皆沉舟落水。其山摧處如削,至今存焉。或有識者云,此即秦始皇驅(qū)山之鐸也。(出《玉堂閑話》)
宜春的邊界鐘山,有一條幾十里長的山峽。山峽中的水就是宜春江,江水宛轉(zhuǎn)清澈,深不可測。曾經(jīng)有個打魚的人在江中釣魚,釣到一只金鎖。牽引到幾百尺遠(yuǎn),又獲得了一口鐘,它好象大鈴的形狀。打魚的人把它舉起來,有響聲象霹雷,天空由晴朗變得晦暗,山川振動,鐘山的一面,崩塌了五百多丈,打魚的人都因船沉而落入水中。鐘山崩塌的地方象刀削的一樣,到現(xiàn)在還那樣。有見識的人說,這就是秦始皇驅(qū)山的大鈴。
井烏山龜
烏山下無水。魏末,有人掘井五丈,得一石函。函中得一龜,大如馬蹄。積炭五堆于函旁。復(fù)掘三丈,遇磐石,下有水流猶湖然。遂鑿石穿,水北流甚駃。俄有一船,觸石而至。匠人窺船上,得一杉木板,刻字曰:“吳赤烏二年八月十日子義之船?!保ǔ觥队详栯s俎》)
烏山腳下沒有水。魏末,有人挖井挖到五丈深,得到一個石匣子,從石匣中得到一只龜,像馬蹄一樣大。有五堆炭堆積在石匣旁。又挖了三丈,遇到了磐石,磐石下面有水流動,像是湖泊。于是穿透磐石,見水向北流得很快。不一會兒有一只船,船頭觸到磐石而停住。打井的人向船上看,見到一塊杉木板,上面刻的字是:吳赤烏二年八月十日子義之船。
綠珠井
綠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倫為交趾采訪使,以圓珠三斛買之。梁氏之居,舊井存焉。耆老傳云,汲飲此水者,誕女必多美麗。里閭有識者,以美色無益于時,遂以巨石填之。邇后雖時有產(chǎn)女端嚴(yán),則七竅四肢多不完全。異哉(州界有一流水,出自雙角山,合容州畔為綠珠江。亦猶歸州有昭君村,村蓋取美人生當(dāng)名矣)?。ǔ觥稁X表錄異》)
綠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從前有一戶姓梁人家的女兒長得很美。石季倫做交趾采訪使的時候,用圓珠三十斗買下了梁家的女兒。梁家居住的地方,舊井還在。聽老人講,喝了這井水的人,生下的女兒必定大多都很美麗。鄉(xiāng)里有人知道了,認(rèn)為美色不利于時運(yùn),就用巨大的石塊把井填上了。填井之后,雖然也不時有端莊的女孩出生,但七竊和四肢大多不完全。奇怪?。ㄖ葸吔缬幸粭l流水,從雙角山發(fā)源,在容州邊匯合成為綠珠江。像歸州有昭君村似的,村子因美人出生于此而命名)!臨沅井
葛稚川云,余祖鴻臚少時,嘗為臨沅令。云,此縣有名家,世壽考,或出百歲,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孫轉(zhuǎn)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后累世壽考。由此乃覺是宅所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朱赤,乃試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shù)十斛,去井?dāng)?shù)尺。此丹砂汁因泉漸入井,是以飲其水而得壽。況乃餌煉丹砂而服之乎?。ǔ觥侗阕印罚?br>葛維川說,他曾任大鴻臚的祖父年輕時,曾經(jīng)做過臨沅縣令。聽他祖父說,臨沅縣有一戶有名的家庭,家中的人世代長壽,有的超過一百歲,有的八九十歲。后來遷移到別處,這家的子孫因轉(zhuǎn)換了地方多半過早地死去。別的人住了他家原來的房子,以后世代都長壽。從這件事來看就覺得是住宅所造成的,但不知道這里面有什么原因。見他家的井水發(fā)紅,就試在井的左右挖掘,挖到了古人埋下的丹砂幾百斗,離井幾尺遠(yuǎn)。這些丹砂的汁液憑借泉水漸漸流入井中,因此飲這口井的水才得以長壽。何況煉制后的丹砂吃下去呢!
火 井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在蜀都者,時以竹板木投之以取火。諸葛丞相往觀視后,火轉(zhuǎn)盛熱,以盆著井上煮鹽,得鹽。后人以家燭火投井中,即滅息,至今不復(fù)燃也。(出《博物志》)
有一處火井,長寬各五尺,深二三丈。住在蜀國都城的人,時常用竹子木板和木棍投入井中以取火。諸葛亮丞相前去觀察后,火勢轉(zhuǎn)旺而更熱。用盆放到井上煮鹽水能得到食鹽。后來有人把家中的蠟燭火扔到井中,火井立即熄滅,到現(xiàn)在也不再燃燒。鹽 井
陵州鹽井,后漢仙者沛國張道陵之所開鑿。周回四丈,深五百(“五百”二字原缺,據(jù)明抄本補(bǔ))四十尺。置灶煮鹽,一分入官,二分入百姓家。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萬歲通天二年,右補(bǔ)闕郭文簡奏賣水,一日一夜,得四十五萬貫。百姓貪其利,人用失業(yè)。井上又有玉女廟。古老傳云,比十二玉女,嘗與張道陵指地開井,遂奉以為神。又俗稱井底有靈,不得以火投及穢污。曾有汲水,誤以火墜,即吼沸涌。煙氣沖上,濺泥漂石,甚為可畏?;蛟?,泉脈通東海,時有敗船木浮出。(出《陵州圖經(jīng)》)陵州的鹽井,是東漢仙人沛國的張道陵在那里開鑿的。井口周長有四丈,井深五百四十尺。在井邊安置爐灶用井水煮鹽,三分之二送入官府,三分之一進(jìn)了百姓家。因?yàn)橛欣蓤D,所以這里的人越聚越多,因人越聚越多,所以形成了城鎮(zhèn)。武則天稱帝后的萬歲通天二年,右補(bǔ)闕郭文簡上奏請求出賣井水。一天一夜,就賣水得錢四十五萬貫。百姓貪圖井水的利益,人用失業(yè)。鹽井上面還有一座玉女廟,古老的傳說說:廟中的十二個玉女,曾經(jīng)為張道陵指引開井的地點(diǎn),于是把她們奉為神。當(dāng)?shù)氐娜擞终f井底有靈,不能往井下扔火和臟東西。曾有人去打水,一失手把火墜落下去,立即發(fā)出吼聲并沸騰起來,煙氣往上沖,泥土飛濺,連石頭都被水卷了起來,非??膳隆S腥苏f,井水的泉脈通東海。時常有破敗的船木從井水中浮出。
御 井善和坊舊御井,故老云,非可飲之井,地卑水柔,宜用灌。開元中,以駱駝數(shù)十,馱入大內(nèi),以給六宮。(出《國史補(bǔ)》)
善和坊有一口舊御井。過去的人說,這口井的水不能飲用。因地勢低而水柔軟,適宜作洗滌之水。開元年間,用幾十頭駱駝,把這水馱進(jìn)皇宮,以供六宮洗滌之用。
王 迪
唐貞元十四年,春三月,壽州隨軍王迪家井,忽然沸溢,十日又竭。見井底有聲,如嬰兒之聲。至四月,兄弟二人盲,又一人死。家事狼狽之應(yīng)驗(yàn)。(出《祥異集驗(yàn)》)
唐朝貞元十四年,陽春三月,壽州隨軍王迪家中的井,忽然沸騰水滿流出井外,十天后又一點(diǎn)水都沒有。聽見井底有聲音,象是嬰兒的哭聲。到了四月,王迪的兄弟有兩個瞎了眼睛,又有一個死了。從他家中困頓窘迫之狀可以看出,這口井有神且靈驗(yàn)。賈 耽
賈耽在滑臺城北,命鑿八角井,以鎮(zhèn)黃河。于是潛使人于鑿所偵之。有一老父來觀,問曰:“誰人鑿此井也?”吏曰:“相公也?!备冈唬骸按蠛檬郑鼥|近西近南近北也。”耽問之,曰:“吾是井大夫也?!保ǔ觥队袢印罚?br>賈耽在滑臺城的北面,令人開鑿八角井,以鎮(zhèn)制黃河。他暗中派人在鑿井的地方觀察。有一位老人前來觀看,問道:“這井是誰開的?”小吏回答說是賈耽。老人說:“真是行家里手,只是東西南北距離都太小了?!辟Z耽問老人是誰,老人說:“我是井大夫?!?br>八角井
景公寺前街中,舊有巨井,俗呼為八角井。唐元和初,有公主夏中過,見百姓方汲,命從婢以銀棱碗,就井承水。誤墜井,經(jīng)月余,碗出于渭河。(出《酉陽雜俎》)景公寺前的大街當(dāng)中,很早以前就有一口大井,當(dāng)?shù)厝硕冀兴私蔷?。唐朝元和初年,有位公主夏天時從井邊路過,見百姓在井中打水,便命跟從的丫環(huán)用銀棱碗,去井里取水。丫環(huán)不小心將銀棱碗掉到井里,過了一個多月,銀棱碗出現(xiàn)在渭河。
李德裕
李德裕在中書,常飲常州惠山井泉,自毗陵至京,致遞鋪。有僧人詣謁,德裕好奇,凡有游其門,雖布素,皆引接。僧謁(“謁”原作“曰”,據(jù)明抄本改)德裕,曰:(“曰”字原缺,據(jù)明抄本補(bǔ))“相公在位,昆蟲遂性,萬匯得所。水遞事亦日月之薄蝕,微僧竊有感也。敢以上謁,欲沮此可乎?”德裕頷頤之曰:“大凡為人,未有無嗜欲者。至于燒汞,亦是所短。況三惑博藆弋奕之事,弟子悉無所染。而和尚有不許弟子飲水,無乃虐乎?為上人停之,即三惑馳騁,怠慢必生焉?!鄙嗽唬骸柏毜浪]相公者,為足下通常州水脈,京都一眼井,與惠山寺泉脈相通?!钡略4笮Γ骸罢婊奶埔??!鄙唬骸跋喙〈司??!痹唬骸熬诤畏磺??”曰:“在昊天觀常住庫后是也。”德裕(“德?!倍衷鳌暗?,據(jù)明抄本改)以惠山一罌,昊天一罌,雜以八缻一類,都十缻,暗記出處,遣僧辨析。僧因啜嘗,取惠山寺與昊天,余八乃同味。德裕大奇之,當(dāng)時停其水遞,人不告勞,浮議弭焉。(出《芝田錄》)
李德裕任宰相的時候,經(jīng)常飲用常州惠山井中的泉水,泉水要從毗陵經(jīng)驛站傳遞送到京城。有個和尚到李德裕的住處去拜見他。李德裕好接觸奇異之事,凡是有人云游到他門前,雖然是布衣素服,全都引進(jìn)接見。和尚謝過李德裕說:“相公您在位,連昆蟲都通達(dá)人性,萬條江河都有歸處。遞水事只是點(diǎn)小毛病,小僧私下也有感觸,才敢來拜見您,想阻止這件事可以嗎?”李德裕點(diǎn)頭說道:“只要做人,沒有無嗜好和私欲的,至于燒汞這是我不會的,況且酒色等三惑及賭博下棋之事,弟子我并沒有沾染。然而和尚不許弟子飲水,這不是殘酷嗎?為了您停水,三惑就會立即放縱,而怠慢必然產(chǎn)生。”和尚說:“我所以來拜見相公,是因?yàn)槲沂煜こV菟}。京都有一眼井,與惠山寺的泉脈相通?!崩畹略4笮φf:“真荒唐?!焙蜕姓f:“相公只管取這井中的水。”李德裕說:“井在寺中的什么地方?”和尚說:“在昊天觀常住庫后面。”李德裕用一個小口大肚的瓶子裝了一瓶惠山水、一瓶昊天水,和八瓶同一類水摻雜在一起,總共十瓶,暗自記住每瓶水的出處,送給和尚分辨。和尚于是用口品嘗,取出惠山與昊天之水,其余八瓶全都一個味道。李德裕非常驚奇,當(dāng)時就停止遞水。人們不再為此辛勞,流傳的議論也停止了?!?br>永興坊百姓
唐開成末,永興坊百姓王乙掘井,過常井一丈余,無水。忽聽向下有人語及雞聲,甚喧鬧,近似隔壁。井匠懼,不敢擾。街司申金吾韋處仁將軍。韋以事涉怪異,不復(fù)奏,遂令塞之,據(jù)《周秦故事》,謁者閣上得驪山本,李斯領(lǐng)徒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之以章程。三十七歲,因地中井泉。奏曰,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狀。抑知厚地之下,或別有天地也。(出《酉陽雜俎》)
唐朝開成末年,永興坊百姓王乙挖井。已經(jīng)超過正常井一丈多深了,還沒水。忽然聽見所挖的井下有人說話和雞叫的聲音,特別嘈雜,就象在隔壁。挖井的工匠害怕,不敢再向下挖。街司申報給韋處仁將軍,將軍認(rèn)為此事怪異,沒有上奏,急忙令將井填塞。據(jù)《周秦故事》中說,有個謁官在閣樓上得到驪山上報的奏章,說李斯帶領(lǐng)被罰勞役的七十二萬人在驪山修建陵墓,秦始皇三十七年,因遇到了地下的井泉,李斯上奏說:已經(jīng)開鑿到地下最深處,鑿不進(jìn)去,也燒不著火,敲打地下卻什么也沒有,就好像下邊有天?;蛟S在深厚的土地下面,又別有天地?
獨(dú)孤叔牙
獨(dú)孤叔牙,常令家人汲水,重不可轉(zhuǎn),數(shù)人助出之,乃人也。戴席帽,攀欄大笑,卻墜井中。汲者攪得席帽掛于庭樹,每雨所溜處,輒生黃菌。(出《酉陽雜俎》)
獨(dú)孤叔牙,曾經(jīng)令家人到井中打水,覺得很重轉(zhuǎn)不動井繩,好幾個人幫助提了出來,原來是個人,頭戴草帽,手扶井欄大笑,又退墜井中。打水的人攪到了草帽,掛在庭院前面的樹上,每當(dāng)下雨時草帽上的雨水滴溜到的地方,就生長出黃菌。柴 都
東方有柴都焉,在齊國之山。山有泉水,如井狀,深不測。至春夏時,雹從井中出,出則敗五谷。人常以柴塞之,不塞則雹為患。故號柴都。(出《郭氏玄中記》)
東方有個柴都,在齊國的山上。山上有一眼泉水,形狀象井,不知有多深。到春夏,冰雹就從井中噴出來,出來就砸壞五谷。人們經(jīng)常用柴禾塞井,不塞,冰雹就生禍患,所以稱它梁都。
濠州井戊子歲大旱。濠州酒肆前,有大井,堙塞積久,至是酒家召井工陶浚之。有工人父子應(yīng)募者,其子先入,倚鍤而卒。其父遽下,亦卒。觀者如堵,無敢復(fù)入。引繩出尸,竟不復(fù)鑿。(出《稽神錄》)
戊子年大旱。濠州城內(nèi)酒館前面,有口大井,堙沒堵塞了很長時間。到這時酒館主人便召募井工淘井。有井工父子二人前來應(yīng)召。兒子先入井,倚著鐵鍬而死。父親急忙下去,也死去。圍觀的人象堵墻,沒人敢再下井。人們用繩子把二人的尸體拉上來,終不再開井。
雞 井
江夏有林主薄,虐而好賭,甚愛一女,好食雞,里胥日供雙雞。一日。將殺雞,雞走,其女自逐之。雞入舍北枯井中,女亦入井,遂不見。林自往,亦入井不出。俄井中黑氣騰上如炊。其家但臨井而哭,無敢入者。有屠者請入視之,但見大釜,湯沸火熾。有人拒其足曰,事不干汝,不得入而出。久之,氣稍稍而息,井中唯雞骨一具,人骨二具。此數(shù)聞故老言之,不知其何年也。(出《稽神錄》)
江夏有一個姓林的主薄,性情暴虐而且愛好賭博。他非常鐘愛的一個女人,喜歡吃雞,鄉(xiāng)里的官吏每天供給她兩只雞。有一天,要?dú)㈦u時,雞逃走,這個女人就自己去追雞。雞進(jìn)入房屋北面的枯井中,這個女人也跟著入井,進(jìn)去就不見了。林主薄親自去井邊,也進(jìn)入井中不再出來。一會兒井中有黑氣向上升騰,就象炊煙。他家中的人只來到井邊痛哭,沒有人敢進(jìn)入井中。有個屠夫請求進(jìn)入井中察看,只見井下有一口大鍋,鍋中的水被熾熱的火焰燒得滾開。有人拖住他的腳說:“不干你的事?!蓖婪虿坏眠M(jìn)井被人拉出。過了很長時間,黑氣逐漸止息,見井中只有一具雞骨架,兩具人骨架。這件事不只一次地聽老年人說過,但不知道是哪年的事。
軍 井
建州有魏使君宅,兵后焚毀,以為軍營,有大井淀塞。壬子歲,軍士浚之,入者二人,皆卒,尸亦不獲。有一人請復(fù)入,曰:“以繩縋我,我急引繩,即亟出之?!奔热刖弥?,忽引繩甚急,即出之,已如癡矣。良久乃能言云:“既入井,但見城郭井邑,人物甚眾。其主曰李將軍,機(jī)務(wù)鞅掌,府署甚盛。懼而遽出,竟不獲二尸。建州留后朱斥業(yè)。使填此井。(出《稽神錄》)
建州有一座魏使君的住宅,戰(zhàn)亂之后被燒毀,用來作為軍營。住宅內(nèi)有口大井被沉淀物堵塞。壬子年,兵士開始疏通這口大井。進(jìn)入井中的兩個人,都死了,連尸體都找不到。有一人請求再入井,說:“用繩子把我拴住,我急促地牽動繩子,就立即把我拉出來。”已經(jīng)入井很長時間了,那人忽然很急促地牽動繩子,上面的人立即把他從井中拉出來,他已經(jīng)象癡呆了一樣。半天才能講話說:“我進(jìn)入井中,只見井下有城郭市鎮(zhèn),人很多。那里的主管叫李將軍。公事很繁雜,官府也很氣派。我因害怕就急忙出來了,竟然沒找到那兩個人的尸體。”建州的節(jié)度留后朱斥業(yè),派人填上了這口井。
金華令
王祝從子某,為金華令。筑私第于邑中。夏暴雨大至,水忽奔往東南隅,如灌漏卮,傾刻而盡。其地成井,深不可測。以絲籰縋石以測之,數(shù)十丈乃及底。粘一新捻頭而上,與人間常食者,無少異也。(出《稽神錄》)
王祝的一個侄子,在金華做縣令。他在城中建造了一座私人住宅。夏天城中下起了暴雨,忽然雨水奔流向住宅的東南角,就象灌進(jìn)漏底的酒器里,一會兒水就流盡了。漏水的地方形成了一眼井,估計不出井有多深。用絲網(wǎng)墜一塊石頭來測量,幾十丈才到底,粘上一個新馓子,與人間經(jīng)常吃的,沒有多少不同。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