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尚賢下
作者: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國家之富也,人民之眾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識以尚賢為政其國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若茍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則不能毋舉物示之乎?
今若有一諸侯于此,為政其國家也,曰:“凡我國能射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將罪賤之。”問于若國之士,孰喜孰懼?我以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懼。我賞因而誘之矣(1) ,曰:“凡我國之忠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忠信之士,我將罪賤之?!眴栍谌魢?,孰喜孰懼?我以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懼。今惟毋以尚賢為政其國家百姓,使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2) 。大以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然昔吾所以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臨眾發(fā)政而治民,使天下之為善者可而勸也,為暴者可而沮也。然則此尚賢者也,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fā)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cái)不能殺,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財(cái)不能制,必索良工。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shí)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敗財(cái)也。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罷馬不能治(3) ,必索良醫(yī);有一危弓不能張,必索良工。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shí)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敗財(cái)也。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逮至其國家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則舉之。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家也,不若親其一危弓、罷馬、衣裳、牛羊之財(cái)與?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此譬猶喑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貴,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舜耕于歷山,陶于河瀕,漁于雷澤,灰于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為莘氏女師仆,使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說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4) ,衣褐帶索,庸筑于傅巖之城。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審尚賢,欲以為政,故書之竹帛,琢之槃盂,傳以遺后世子孫。于先王之書《呂刑》之書然:王曰:“於!來!有國有士,告女訟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擇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擇人而敬為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則以尚賢及之。于先王之書、豎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5) ,以屏輔而耳?!贝搜韵韧踔翁煜乱?,必選擇賢者,以為其群屬輔佐。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曰然女何為而得富貴而辟貧賤?莫若為賢,為賢之道將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cái)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若此,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若饑則得食,寒則得衣,亂則得治,此安生生。
今王公夫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國家,則其國家之亂,可得而知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然女何為而得富貴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為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學(xué)能者也。使不知辯,德行之厚,若禹湯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親,躄喑聾暴為桀紂,不加失也。是故以賞不當(dāng)賢,罰不當(dāng)暴。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6) ,沮以為善;垂其股肱之力(7) ,而不相勞來也;腐臭余財(cái),而不相分資也;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也。若此則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亂者不得治。
推而上之以(8) ,是故昔者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小臣,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遠(yuǎn)者歸之。日月之所照,舟車之所及,雨露之所漸,粒食之所養(yǎng),得此莫不勸譽(yù)。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shí)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為說,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注釋]
(1) 賞:當(dāng)作“嘗”。(2) 沮:止。(3) 罷:同“?!薄?4) 圜(yuán )土:獄。(5) 晞:通“希”。(6) 攸:疑為“散”字之誤。(7) 垂:“墮”之借字。(8) 推而上之以:此句為衍文。[ 白話]
墨子說:天下的王公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富足,人民眾多,政治安定。但卻不知道以尚賢作為對國家百姓為政的原則。王公大人從來就不知道尚賢是政治的根本。如果王公大人從來不知道尚賢這一治理政事的根本,我們就不能舉出事例來開導(dǎo)他嗎?
現(xiàn)在假定這里有一個(gè)諸侯,在他的國家治理政事,說道:“凡是我國能射箭和駕車的人,我都將獎賞和尊貴他;不能射箭和駕車的人,我都將治罪和賤視他。”試問這個(gè)國家的人士,誰高興誰害怕呢?我認(rèn)為必定是善于射箭駕車的人高興,不善于射箭駕車的人害怕。我曾順著前一假設(shè)進(jìn)一步申說:“凡是我國忠信之人,我都將獎賞和尊貴他;不忠不信的人,我都將治罪和賤視他?!痹噯栠@個(gè)國家的人士,誰高興誰害怕呢?我認(rèn)為必定是忠信的人高興,不忠不信的人害怕?,F(xiàn)在對自己的國家人民采取尚賢政治,使一國為善的人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受到阻止,大之行使政治于天下,使天下為善的人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受到阻止。我以前所以看重堯、舜、禹、湯、文、武之道,是什么緣故呢?因?yàn)樗鎸γ癖姲l(fā)布政令以治理人民,使天下為善的人可以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可以受到阻止。這就是尚賢,它和堯、舜、禹、湯、文、武之道是相同的。
而今天下的士君子,平時(shí)言談都知道尚賢,而一到他們面對民眾發(fā)布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賢使能了。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怎么知道這樣呢?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有一只牛羊不會殺,一定去找好的屠夫;有一件衣裳不會做,一定去找好的工匠。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shí)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讓他去做。為什么呢?因?yàn)閾?dān)心損失自己的財(cái)物。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尚不失為一個(gè)尚賢使能的人。王公大人有一匹病馬不能治,一定要找好的獸醫(yī),有一張壞弓拉不開,一定要找好的工匠,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shí)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使他去做。為什么呢?因?yàn)閾?dān)心損失自己的財(cái)物。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尚不失為一個(gè)尚賢使能的人。但一到他治理國家就不這樣了。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就舉用他。如此看來,則王公大人愛他自己的國家,還不如愛他的一張壞弓、一匹病馬、一件衣裳、一只牛羊..? 我因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看到小處,沒有看到大處。這就好像一個(gè)啞巴去充當(dāng)外交人員,一個(gè)聾子去充當(dāng)樂師一樣。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他所富所貴的,未必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和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
所以,從前舜在歷山下耕田,在河濱制陶器,在雷澤捕魚,在常陽燒制石灰。堯在服澤之地得到他,立他為天子,讓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伊尹是有莘氏女的私臣,讓他作廚師,湯得到并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傅說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獄之中,穿著粗布衣,圍著繩索,像傭人一樣在傅巖筑城,武丁得到并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由此看來,從前堯舉用舜,湯舉用伊尹,武丁舉用傅說,難道是因?yàn)樗麄兪枪侨庵H、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嗎?那只是仿照他們的話去做,采用他們的謀略,實(shí)行他們的主張,從而上可以有利于天,中可以有利于鬼,下可有利于人,所以把他們選拔上去。
古時(shí)的圣王既已明白了尚賢的道理,想以此為政,所以把它寫在竹帛、雕在槃盂上,相傳而遺留給后世子孫。在先王留下的書《呂刑》中這樣記載:王說:“呵!來!有國家有領(lǐng)土的人,告訴你們用刑之道。在現(xiàn)今你們要安撫百姓,你們除了賢人,還有什么可選擇的呢?除了刑罰,還有什么可慎重的呢?還有什么考慮,不能達(dá)到呢?”能選擇人而敬重叫作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就可以達(dá)到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因?yàn)榭梢酝ㄟ^尚賢而達(dá)到。在先王之書、老人的話中這樣說到:“尋求圣人、武人、智人,來輔佐你自身?!边@是說先王治理天下,一定要選擇賢能的人,做他的僚屬輔佐?,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貴而厭惡貧賤。試問,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貴而避免貧賤呢?最好是做賢人。那做賢人的道理又是怎樣的呢?回答說:有力氣的趕快助人,有錢財(cái)?shù)呐Ψ秩耍械赖娜嗣懔倘恕H绱?,餓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亂的就可以得到治理。如果餓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亂的可以得到治理,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他所富的所貴的,都是王公大人們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以及面貌美麗的人,這樣的人怎能一定聰明呢?如果不聰明,讓他治理國家,那么國家的混亂也就可想而知了。
現(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貴而厭惡貧賤,可是你要怎樣才能得到富貴而避免貧賤呢?(他們必定)說:最好是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卻并不是學(xué)得到的。假使不知分辨的話,即使德行醇厚如禹、湯、文、武,也不會得到任用;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即使是跛、啞、聾、瞎,乃至暴虐如桀紂,也不會加以拋棄。因此,賞的不會是賢人,罰的不會是暴人。他所賞的人是沒有功的,所罰的也是沒有罪的。所以使百姓人心渙散,阻止他們向善:怠惰他們的肢體,而不相互勉勵幫助;使多余的財(cái)物腐臭變質(zhì),而不相互資助;隱藏自己好的學(xué)問,而不相互教導(dǎo)。如此,饑餓的人就不會得食,寒冷的人就不會得衣,混亂的狀況就不會得到治理。所以從前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伊尹,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從而天下太平,人民富足。因此,近的人安于其居,遠(yuǎn)的人前來歸附。凡是日月所照、舟車所至、雨露所滋潤、谷食所養(yǎng)活的人們,得到這些賢人,無不相互勸勉和鼓勵。假如現(xiàn)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義,求做上士,上則想適合圣王之道,下則想符合國家與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認(rèn)真考慮尚賢這一說法了。(總之),尚賢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
今若有一諸侯于此,為政其國家也,曰:“凡我國能射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將罪賤之。”問于若國之士,孰喜孰懼?我以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懼。我賞因而誘之矣(1) ,曰:“凡我國之忠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忠信之士,我將罪賤之?!眴栍谌魢?,孰喜孰懼?我以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懼。今惟毋以尚賢為政其國家百姓,使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2) 。大以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然昔吾所以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臨眾發(fā)政而治民,使天下之為善者可而勸也,為暴者可而沮也。然則此尚賢者也,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fā)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cái)不能殺,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財(cái)不能制,必索良工。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shí)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敗財(cái)也。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罷馬不能治(3) ,必索良醫(yī);有一危弓不能張,必索良工。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shí)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敗財(cái)也。當(dāng)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逮至其國家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則舉之。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家也,不若親其一危弓、罷馬、衣裳、牛羊之財(cái)與?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此譬猶喑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貴,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舜耕于歷山,陶于河瀕,漁于雷澤,灰于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為莘氏女師仆,使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說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4) ,衣褐帶索,庸筑于傅巖之城。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審尚賢,欲以為政,故書之竹帛,琢之槃盂,傳以遺后世子孫。于先王之書《呂刑》之書然:王曰:“於!來!有國有士,告女訟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擇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擇人而敬為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則以尚賢及之。于先王之書、豎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5) ,以屏輔而耳?!贝搜韵韧踔翁煜乱?,必選擇賢者,以為其群屬輔佐。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曰然女何為而得富貴而辟貧賤?莫若為賢,為賢之道將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cái)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若此,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若饑則得食,寒則得衣,亂則得治,此安生生。
今王公夫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國家,則其國家之亂,可得而知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然女何為而得富貴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為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學(xué)能者也。使不知辯,德行之厚,若禹湯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親,躄喑聾暴為桀紂,不加失也。是故以賞不當(dāng)賢,罰不當(dāng)暴。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6) ,沮以為善;垂其股肱之力(7) ,而不相勞來也;腐臭余財(cái),而不相分資也;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也。若此則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亂者不得治。
推而上之以(8) ,是故昔者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小臣,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遠(yuǎn)者歸之。日月之所照,舟車之所及,雨露之所漸,粒食之所養(yǎng),得此莫不勸譽(yù)。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shí)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為說,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注釋]
(1) 賞:當(dāng)作“嘗”。(2) 沮:止。(3) 罷:同“?!薄?4) 圜(yuán )土:獄。(5) 晞:通“希”。(6) 攸:疑為“散”字之誤。(7) 垂:“墮”之借字。(8) 推而上之以:此句為衍文。[ 白話]
墨子說:天下的王公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富足,人民眾多,政治安定。但卻不知道以尚賢作為對國家百姓為政的原則。王公大人從來就不知道尚賢是政治的根本。如果王公大人從來不知道尚賢這一治理政事的根本,我們就不能舉出事例來開導(dǎo)他嗎?
現(xiàn)在假定這里有一個(gè)諸侯,在他的國家治理政事,說道:“凡是我國能射箭和駕車的人,我都將獎賞和尊貴他;不能射箭和駕車的人,我都將治罪和賤視他。”試問這個(gè)國家的人士,誰高興誰害怕呢?我認(rèn)為必定是善于射箭駕車的人高興,不善于射箭駕車的人害怕。我曾順著前一假設(shè)進(jìn)一步申說:“凡是我國忠信之人,我都將獎賞和尊貴他;不忠不信的人,我都將治罪和賤視他?!痹噯栠@個(gè)國家的人士,誰高興誰害怕呢?我認(rèn)為必定是忠信的人高興,不忠不信的人害怕?,F(xiàn)在對自己的國家人民采取尚賢政治,使一國為善的人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受到阻止,大之行使政治于天下,使天下為善的人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受到阻止。我以前所以看重堯、舜、禹、湯、文、武之道,是什么緣故呢?因?yàn)樗鎸γ癖姲l(fā)布政令以治理人民,使天下為善的人可以受到勉勵,行暴的人可以受到阻止。這就是尚賢,它和堯、舜、禹、湯、文、武之道是相同的。
而今天下的士君子,平時(shí)言談都知道尚賢,而一到他們面對民眾發(fā)布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賢使能了。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怎么知道這樣呢?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有一只牛羊不會殺,一定去找好的屠夫;有一件衣裳不會做,一定去找好的工匠。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shí)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讓他去做。為什么呢?因?yàn)閾?dān)心損失自己的財(cái)物。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尚不失為一個(gè)尚賢使能的人。王公大人有一匹病馬不能治,一定要找好的獸醫(yī),有一張壞弓拉不開,一定要找好的工匠,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shí)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使他去做。為什么呢?因?yàn)閾?dān)心損失自己的財(cái)物。當(dāng)王公大人在此之時(shí),尚不失為一個(gè)尚賢使能的人。但一到他治理國家就不這樣了。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就舉用他。如此看來,則王公大人愛他自己的國家,還不如愛他的一張壞弓、一匹病馬、一件衣裳、一只牛羊..? 我因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看到小處,沒有看到大處。這就好像一個(gè)啞巴去充當(dāng)外交人員,一個(gè)聾子去充當(dāng)樂師一樣。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他所富所貴的,未必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和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
所以,從前舜在歷山下耕田,在河濱制陶器,在雷澤捕魚,在常陽燒制石灰。堯在服澤之地得到他,立他為天子,讓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伊尹是有莘氏女的私臣,讓他作廚師,湯得到并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傅說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獄之中,穿著粗布衣,圍著繩索,像傭人一樣在傅巖筑城,武丁得到并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由此看來,從前堯舉用舜,湯舉用伊尹,武丁舉用傅說,難道是因?yàn)樗麄兪枪侨庵H、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嗎?那只是仿照他們的話去做,采用他們的謀略,實(shí)行他們的主張,從而上可以有利于天,中可以有利于鬼,下可有利于人,所以把他們選拔上去。
古時(shí)的圣王既已明白了尚賢的道理,想以此為政,所以把它寫在竹帛、雕在槃盂上,相傳而遺留給后世子孫。在先王留下的書《呂刑》中這樣記載:王說:“呵!來!有國家有領(lǐng)土的人,告訴你們用刑之道。在現(xiàn)今你們要安撫百姓,你們除了賢人,還有什么可選擇的呢?除了刑罰,還有什么可慎重的呢?還有什么考慮,不能達(dá)到呢?”能選擇人而敬重叫作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就可以達(dá)到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因?yàn)榭梢酝ㄟ^尚賢而達(dá)到。在先王之書、老人的話中這樣說到:“尋求圣人、武人、智人,來輔佐你自身?!边@是說先王治理天下,一定要選擇賢能的人,做他的僚屬輔佐?,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貴而厭惡貧賤。試問,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貴而避免貧賤呢?最好是做賢人。那做賢人的道理又是怎樣的呢?回答說:有力氣的趕快助人,有錢財(cái)?shù)呐Ψ秩耍械赖娜嗣懔倘恕H绱?,餓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亂的就可以得到治理。如果餓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亂的可以得到治理,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他所富的所貴的,都是王公大人們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以及面貌美麗的人,這樣的人怎能一定聰明呢?如果不聰明,讓他治理國家,那么國家的混亂也就可想而知了。
現(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貴而厭惡貧賤,可是你要怎樣才能得到富貴而避免貧賤呢?(他們必定)說:最好是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卻并不是學(xué)得到的。假使不知分辨的話,即使德行醇厚如禹、湯、文、武,也不會得到任用;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即使是跛、啞、聾、瞎,乃至暴虐如桀紂,也不會加以拋棄。因此,賞的不會是賢人,罰的不會是暴人。他所賞的人是沒有功的,所罰的也是沒有罪的。所以使百姓人心渙散,阻止他們向善:怠惰他們的肢體,而不相互勉勵幫助;使多余的財(cái)物腐臭變質(zhì),而不相互資助;隱藏自己好的學(xué)問,而不相互教導(dǎo)。如此,饑餓的人就不會得食,寒冷的人就不會得衣,混亂的狀況就不會得到治理。所以從前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伊尹,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從而天下太平,人民富足。因此,近的人安于其居,遠(yuǎn)的人前來歸附。凡是日月所照、舟車所至、雨露所滋潤、谷食所養(yǎng)活的人們,得到這些賢人,無不相互勸勉和鼓勵。假如現(xiàn)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義,求做上士,上則想適合圣王之道,下則想符合國家與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認(rèn)真考慮尚賢這一說法了。(總之),尚賢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