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 唐亭記
作者:浯溪之口,有異焉。高六十余丈,周回四十余步。面大江口,東望浯臺,北臨大淵,南鶯浯溪。唐亭當(dāng)乎石上。異木夾戶,疏竹傍檐,瀛洲言無。由此可信。若在亭上,目所厭者,遠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零雨;方署厭者,清負。嗚呼;厭不厭也,厭猶愛也。命曰:“唐亭”。旌獨有也。
題記:在浯溪的入江口,景色迥異。有一個高臺,在這不大的地方,可觀大江,東望浯臺,北面既是湖泊,南面就是浯溪。于是在這個高臺上修建了一座唐亭。周圍又有樹木叢生,青竹緊挨著唐亭。在唐亭之上可觀山川之景,聽水聲泠泠,松樹之風(fēng)。這種地方是古代文人最喜歡的。
題記:在浯溪的入江口,景色迥異。有一個高臺,在這不大的地方,可觀大江,東望浯臺,北面既是湖泊,南面就是浯溪。于是在這個高臺上修建了一座唐亭。周圍又有樹木叢生,青竹緊挨著唐亭。在唐亭之上可觀山川之景,聽水聲泠泠,松樹之風(fēng)。這種地方是古代文人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