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湖心泛月記

作者: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為佛誕。先一日,闔城士女皆夜出,進香于三竺諸寺,有司不能夢,留涌金門待之。
予食既,同陳氏二生霞軒、詒孫亦出城蕩舟為湖游。霞軒能洞蕭,遂以蕭從。月上吳山,霧靄溟蒙,截然劃湖之半。幽火明滅相間約丈許者六七處,畫船也。洞蕭于中流發(fā)聲,聲微細,受風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觸之,仿佛若中秋氣。霧消月中,湖純水碧,舟沿白堤止焉。予登錦帶橋,霞軒乃吹蕭背月而行,入柳陰中。堤柳蓊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霞軒著白拾衫立月中。涼蟬觸蕭,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畫船經(jīng)堤下者,咸止而聽,有歌而和者。詒孫顧予:“此赤壁之續(xù)也?!?br>于讀東坡液泛西湖五絕句),景物凄黯,憶南宋以前,湖面尚蕭寥,恨赤壁之蕭,弗集于此。然則今夜之游,予回來襲東坡耳。夫湖山遭幽人蹤跡,往往而類,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襲我者?寧能責之襲東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予急為之記。
題記:西湖賞月,是歷代文人游客傳統(tǒng)的話題。林料這篇仕途失意,客居杭城的游記,憂郁傷感,感慨深沉,借景抒懷,獨具韻味。
文章大致分了三個層次。首先是月下西湖霧中一片煙靄迷蒙,隨著月上東山、煙消霧散,月光下湖水純碧,夜景澄澈,但畢竟時已深秋,寒蟬群噪,秋風徹骨,一片冷落凄清的氣氛。其次寫月夜吹蕭,隨秋風傳送,似斷似續(xù),令人思緒茫茫,浮想連翩。由此進而觸動了作者的懷古幽情,當年失意的蘇東坡不也正是在月下赤壁的洞蕭聲中感悟著人生的短促和英雄的長逝嗎?此時此刻,滿腹才華和一腔豪情的林紓不也有著蘇子同樣的苦悶和彷惶嗎?行筆至此,游記的主旨也就一目了然,作者泛月之意完全是在宦海失意之后尋求精神上新的支點與寄托。
作者在游記中把對自然景物的觀賞,升華為對社會人生的理性思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到渠成,傳神的景物,詩化的語百,體現(xiàn)了高超的寫作造詣和獨到的審美情趣。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