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論語類 經(jīng)解類 小學類

作者:晁公武
論語類
△《何晏注論語》十卷
右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據(jù)《魯論》包咸、周氏、孔安國、馬融、鄭康成、陳群、王肅、周生烈八家之說,與孫邕、鄭同、曹義、荀ダ,集諸家訓解為之。按漢時《論語》凡有三,而《齊論》有《問王》、《知道》兩篇,詳其名,當是必論內(nèi)圣之道、外王之業(yè),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說,而張禹獨遺之。禹身不知王凰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勢位足以軒輊一世,使斯文遂喪,惜哉!鄭同名角先公諱,司馬遷父名談,以趙談子為同子,故公武亦云。后仿此。
△《石經(jīng)論語》十卷
右偽蜀張德釗書。闕唐諱,立石當在孟知祥未叛之前。其文脫兩字,誤一字,又《述而》第七“舉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鄙嫌钟小拔摇弊?,《為公》第十五“敬其事而后其食”,作“后食其祿”,與李鶚本不同者此也。
△《皇侃論語疏》十卷
右梁皇侃撰。古今《論語》之注多矣,何晏集八家,復采《古論語注》為《集解》行于世。侃今又引衛(wèi)、繆播、樂肇、郭象、蔡謨、袁宏、江淳、蔡奚、李充、孫綽、周懷、范寧、王珉凡十三家之說成此書。其序稱江熙所集。世謂其引事,雖時近詭異,而援證精博,為后學所宗云。
△《論語正義》十卷
右皇朝邢等撰。先是梁皇侃采衛(wèi)、蔡謨等十三家之說為《疏》,等因之成此書。
△《韓李論語筆解》十卷右唐韓愈退之、李翱習之撰。前有秘書丞許勃序,云韓、李相與講論,共成此書。按唐人通經(jīng)者寡,獨兩公名冠一代,蓋以此。然《四庫》、《邯鄲書目》
皆無之,獨《田氏書目》有韓愈《論語》十卷,《筆解》兩卷。此書題曰《筆解》,而十卷亦不同。
△《王令論語》十卷
右皇朝王令逢原撰。解《堯曰篇》云:“四海不困窮,則天祿不永終矣?!蓖醢彩稌铝x》取此。
△《王介甫論語解》十卷,《王元澤口義》十卷,《陳用之論語》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并其子《口義》,其徒陳用之《解》,紹圣后皆行于場屋?;蛟弧坝弥畷肃u浩所著之用之”云。
△《東坡論語解》十卷右皇朝蘇軾子瞻撰。子瞻沒后,義有未安者,其弟子由嘗辨正之。凡二十有七章?!鳌兑链ㄕ撜Z說》十卷
右皇朝程頤正叔之門人記其師所解《論語》也。不為文辭,直以俚語記之。
△《范氏論語說》十卷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亦元中所進,數(shù)稱引劉敞、程頤之說云。
△《謝顯道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謝顯道撰。少嘗師事程正叔。
△《呂與叔論語解》十卷
右皇朝呂大臨撰。大臨雖程正叔之徒,解經(jīng)不盡用其師說。
△《汪氏論語直解》十卷
右皇朝汪革撰。革,字信民,撫州人。紹圣中試禮部,為天下第一。嘗語人曰:“吾鄉(xiāng)有二宰相,一為天下之福,一為天下之禍?!鄙w指晏元獻、王荊公也。即此可見其解經(jīng)淵源所自云。
△《景迂論語講義》十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多取古儒之說,以正近世之失。△《楊氏注論語》十卷右皇朝楊時中立撰。亦伊川門下士也。
△《尹氏論語義》十卷
右皇朝尹享彥明撰。彥明亦程氏門人。紹興中,自布衣召為崇政殿說書,被旨訓解,多采純夫之說。
△《孔子家語》十卷右魏王肅序注,凡四十四篇。劉向校錄止二十七篇,后肅得此於孔子二十四世孫猛家。
經(jīng)解類△《白虎通德論》十卷
右后漢章帝會群臣於白虎殿,講論《五經(jīng)》同異,班固奉詔纂修?!端逯尽吠ń馊航?jīng)者系之論語類,又別載《七緯》;《唐志》讖緯、經(jīng)解二目;《崇文錄》以緯書各附經(jīng)末。今讖書蓋鮮,而雜解《七經(jīng)》系之《論語》為未安,故從《崇文錄》,并讖緯,而經(jīng)解之目,從《唐志》云?!鳌恫嚏擢殧唷范?br>右漢左中郎將陳留蔡邕纂。撰雜記自古國家及漢朝故事,王莽無,蓋見於此。公武得孫蜀州道夫本,乃閣下所藏。
△《六說》五卷右唐劉迅撰。迅著書以擬《六經(jīng)》,此乃其敘篇。唯《易》闕而不言,故止五卷云?!鳌犊镏囌住钒司?br>右唐顏籀師古撰。以世俗之言多謬誤,質(zhì)諸經(jīng)史,刊而正之。永徽中,其子揚庭上之。
△《演圣通論》四十九卷
右皇朝胡旦撰。論《六經(jīng)》傳注得失?!兑住肥恚稌菲呔?,《詩》
十卷,《禮記》十六卷,而《春秋論》別行。天圣中,嘗獻于朝,博辨精詳,學者宗焉。
△《七經(jīng)小傳》五卷
右皇朝劉敞原父撰。其所謂《七經(jīng)》者,《毛詩》、《尚書》、《公羊》、《周禮》、《儀禮》、《禮記》、《論語》也。元史官謂:“慶歷前學者尚文辭,多守章句注疏之學,至敞始異諸儒之說,后王安石修《經(jīng)義》,蓋本於敞。”公武觀原父說“伊尹相湯伐桀,升自而”之類,《經(jīng)義》多剿取之,史官之言,良不誣也。
△《三墳書》七卷
右皇朝張商英天覺得之於北陽民家?!秹灐方怨盼亩鴤髂穗`書。所謂“三墳”者,山、氣、形也。按《七略》不載《三墳》,《隋志》亦無之,世皆以為天覺偽撰,蓋以比李筌《陰符經(jīng)》云。
△《六祖經(jīng)要》四卷
右皇朝任洙撰。洙自言受學於呂隱君,凡五十門皆數(shù)學也。
小學類
△《爾雅》三卷
右世傳《釋詁》,周公書也。仲尼、子夏、叔孫通、梁文增補之,晉郭璞注。文字之學凡有三:其一體制,謂點畫有縱衡曲直之殊;其二訓詁,謂稱謂有古今雅俗之異;其三音韻,謂呼吸有清濁高下之不同。論體制之書,《說文》之類是也;論訓詁之書,《爾雅》、《方言》之類是也;論音韻之書,沈約《四聲譜》及西域反切之學是也。三者雖各一家,其實皆小學之類。而《藝文志》獨以《爾雅》附孝經(jīng)類,《經(jīng)籍志》又以附論語類,皆非是。今依《四庫書目》,置于小學之首。
△《爾雅音略》三卷
右偽蜀毋昭裔撰?!稜栄拧放f有釋智騫及陸元朗釋文,昭商以一字有兩音,有或音,后生疑于呼讀,今釋其文義最明者為定。
△《爾雅疏》十卷
右舊有孫炎、高璉疏?;食云錅\略,命邢、杜鎬等別著此書。
△《小爾雅》一卷右孔氏古文也。見于孔鮒書。
△《急就章》一卷
右漢史游撰,唐顏師古注。游,元帝時為黃門令。書凡三十二章,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都本汀氛撸^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自昔善小學者多書此,故有皇象、鍾繇、衛(wèi)夫人、王羲之所書傳于世。
△《方言》十三卷
右漢揚雄子撰,晉郭璞注。雄赍油素,問上計孝廉,異語悉集之,題其首曰:《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予傅本于蜀中,后用國子監(jiān)刊行本校之,多所是正,其疑者兩存之。然監(jiān)本以“{秋隹}”為“秋侯”,以“雯”為“更”,引《傳》“糊其口于四方”作“糊予口”,未必盡得也。
△《說文解字》三十卷
右漢許慎纂,李陽冰刊定。偽唐徐鉉再是正之,又增加其闕字。
△《說文解字韻譜》十卷右南唐徐鍇撰。鍇以許慎學絕,取其字分譜四聲,殊便檢閱,然不具載其解為可恨,頗意再編之。
△《博雅》十卷
右隋曹憲撰。魏張揖嘗采《蒼雅》遺文為書,名曰《廣雅》。憲因揖之說,附以《音解》,避煬帝諱,更之為“博”云。后有張揖《表》。憲后事唐,太宗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使問憲,憲具為音注,援驗詳復,帝歡賞之。
△《玉篇》三十卷右梁顧野王撰。唐孫︹又嘗增字,僧神珙《反紐圖》附於后。
△《廣韻》五卷右隋陸法言撰。其后唐孫忄面加字,凡四萬三千三百八十三。前有法言、長孫訥言、孫忄面三序。△《智永千字文》一卷
右梁周興嗣撰,釋智永所書。
△《經(jīng)典釋文》三十卷
右唐陸德明撰。釋《易》、《書》、《詩》、《三禮》、《三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老》、《莊》,頗載古文及諸家同異。德明蓋博極群書也。
△《于祿字書》一卷
右唐顏元孫纂。以經(jīng)史所用為“正”,世所行為“俗”,二者之間為“通”,凡三體。
△《林氏小說》三卷
右唐林罕撰。凡五百四十一字。其說頗與許慎不同,而互有得失。邵必緣進《禮記石經(jīng)》,陛對,仁宗顧問:“罕之書如何?”必曰:“雖有所長,而微好怪?!墩f文》歸字從堆、從止、從帚,以堆為聲,罕云從追,於聲為近。此長於許氏矣?!墩f文》哭從《口口》、從獄省,罕乃云象犬嗥,此怪也。”有石刻在成都,公武嘗從數(shù)友就觀之,其解字殊可駭笑者,不疑好怪之論誠然。
△《翰林禁經(jīng)》八卷
右唐李陽冰撰。論書勢筆法所禁,故以名書。
△《佩Δ》三卷
右皇朝郭忠恕撰。上篇論古今傳記、小學異同,極為辨博。
△《墨藪》十卷
右高陽許歸與編。未詳何代人?!独钍蠒俊分刮寰?,而梁武《評書》、王逸少《筆勢論》皆別出?!鳌杜R池妙訣》三卷右未詳撰人。后有江南李煜述書。
△《群經(jīng)音辨》七卷右皇朝賈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過秦、漢,引經(jīng)議政,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今多通借音詁,乃辨正之,凡五門。
△《古文四聲》五卷
右皇朝夏竦撰。博采古文奇字,分四聲編次,以便檢尋?!鳌抖Y部韻略》五卷
右皇朝丁度撰。元中,孫諤、蘇軾再加詳定?!鳌洱堼愂昼R》三卷
右契丹僧行均撰。凡二萬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萬三千一百余字。僧智光為之序,后題云“統(tǒng)和十五年丁酉”。按《紀年通譜》:耶律隆緒嘗改元統(tǒng)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熙寧中,有人自契丹得此書,入傅欽之家。蒲傳正帥浙西,取以刻板,其末題云‘重熙二年序’,蒲公削去之?!苯癖灸嗽平y(tǒng)和,非重熙,豈存中不見舊題,妄記之邪?
△《類篇》四十九篇右皇朝景中,丁度受詔修《類篇》,至熙寧中,司馬光始奏書。文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六,以《說文》為本?!鳌都崱肥?br>右皇朝丁度等撰。度與李淑、宋祁、鄭戩、王洙、賈昌朝同定,字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比舊增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一?!鳌吨茉綍贰肥寰碛一食茉阶T揭陨茣?,天圣八年四月成此書奏御。故其序稱“臣越、臣兄起”,於柳公權(quán)書,又云“亡兄”,間稱名而不臣,似未精討論也。
△《唐藏經(jīng)音義》四卷右未詳撰人。分四聲,以類相從。蜀中印本也。
△《英公字源》一卷
右皇朝釋夢英撰。夢英通篆籀之學,書偏旁五百三十九字。郭忠恕云:按《說文字源》唯有五百四十部,子字合收在子部,今目錄妄有更改;又《集解》
中誤收去部在注中;今點檢偏旁,少晶、蕊、至、龜、弦五字,故知林氏虛誕誤后進,其《小說》可焚。
△《字說》二十卷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卞謂介甫晚年間居金陵,以天地萬物之理,著為此書,與《易》相表里。而元中,言者指其糅雜釋、老,穿鑿破碎,聾瞽學者,特禁絕之。
△《唐氏字說解》一百二十卷
右皇朝唐耜撰。紹圣以來,用《字說》程試諸生,解者甚眾。耜集成此書,頗注其用事所出書,一時稱之。耜知邛州日奏御。
△《陸氏埤雅》二十卷
右皇朝陸佃農(nóng)師撰。書載蟲魚鳥獸草木名物,喜采俗說。然佃,王安石客也,而其學不專主王氏,亦似特立者。
△《字說偏傍音釋》一卷,《字說迭解備檢》一卷
右不見撰人姓名。夢英因書此以正之,柴禹錫為立石。
△《復古編》三卷
右皇朝張有謙中撰。有,自幼喜小篆,年六十成此書,三千言。據(jù)古《說文》
以為正,其點畫之微,轉(zhuǎn)側(cè)縱橫,高下曲直,毫有差,則形聲頓異,自陽水前后名人,格以古文,往往而失。其精且博如此。
△《鐘鼎篆韻》七卷
右皇朝薛尚功集。元中,呂大臨所載,僅數(shù)百字。政和中王楚所傳,亦不過數(shù)千字。今是書所錄,凡一萬一百二十有五。
△《淳化法帖》十卷
右皇朝淳化中,出禁中所藏歷代君臣書,命刊之板,后大臣二府皆以賜焉。歐陽公云:“往時禁中火焚其板。”或云:“尚在,但不賜爾。”
△《武陵法帖》二十二卷
右皇朝王若谷以《秘閣法帖》,合《潭》、《絳》、《臨江》、《汝?!分T帖,參校有無,補其遺逸,成是書。鼎守張斛刊之石。
△《法帖釋文》十卷
右《淳化法帖》既巳焚板,元中,有劉次莊者??讨?,復取帖中草書世所病讀者,為《釋文》行於世。
△《考古圖》十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裒諸家所藏三代、秦、漢尊彝鼎敦之屬,繪之於幅而辨論形制文字。
△《鍾鼎款識》二十卷
右皇朝薛尚功編?!犊脊拧?、《博圖》之類,然尤為詳備。
△《博古圖》二十卷右皇朝王楚集三代、秦、漢彝器,繪其形范,辨其款識,增多呂氏《考古》十倍矣?!鳌肚许嵵感摗啡?br>右皇朝王宗道撰。論切韻之學。切韻者,上字為切,下字為韻,其學本出西域。今其法類本韻字,各歸于母。幫、滂、并、明、非、敷、奉、微、唇音也;端、透、定、泥、知、徹、澄、娘,齒音也;見、溪、群、疑,喉音也;照、穿、床、審、禪、精、清、從心、邪,舌音也;曉、匣、影、喻,牙音也;來、日,半齒半舌也。凡三十六,分為五音,天下之聲,總于是矣。切歸本母、韻歸本等者,謂之“音和”,常也;本等聲盡、入別等者,謂之“類隔”,變也。中國自齊、梁以前,此學未傳,至沈約以后,始以之為文章。至于近時,始有專門者矣。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