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拼音tōng diǎ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共同的法則。
- 論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專著,常以“通典”為名。如《通典》、《續(xù)通典》、《清通典》。
國語詞典
- 通行的法典。
- 《北史.卷六三.蘇綽傳》:「帝令朝臣厘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 晉.范寧〈春秋谷梁傳序〉:「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li>
- 書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劉秩.政典而增廣之,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八門,上溯黃、虞,下迄天寶,博取五經(jīng)群史,及漢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類相從,于歷代沿革,詳為記載。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通典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政書)
- 《通典》書名,唐代政治家、史學(xué)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锻ǖ洹分杏浭隽颂铺鞂氁郧皻v代經(jīng)濟(jì)、政治、禮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專書。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內(nèi)分九門,子目一千五百余條,約一百九十萬字。
- 北宋時(shí)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種刻本流傳,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為流行。
- 通典 (漢語解釋)
- 通典是一個(gè)漢語詞語,拼音是tōng diǎn,意思是通行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