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
- 拼音gōng shì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2.公正之士。3.武功爵名。戰(zhàn)國時秦商鞅變法,制訂二十等爵,用以獎勵軍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僅高于士卒。漢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4.復(fù)姓。漢有公士不害。見《通志.氏族四》。
外語翻譯
- 德語:Gongshi (Eig, Fam)
國語詞典
- 秦制爵位名稱,用來賞賜有功勞的人。漢代承襲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賞賜人民爵 位稱為「公士」。
- 卿、大夫、士的孩子。
- 《禮記.玉藻》:「公士擯,則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 ,必與公士為賓也。」
- 公平正直的士人。
- 《荀子.不茍》:「分爭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公士
- 公士,漢語詞語,意思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正之士。也是一個爵位名。
- 在爵位名中,公士是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一級,即最低一級。有此爵之民,仍須服役,僅身份略優(yōu)于無爵之人?!稘h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言有爵命,異于士卒,故稱公士也”??上碛袣q俸約五十石,同時另有田一頃,宅一處和仆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