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馬

  • 拼音guǎi zǐ m?!?/li>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亦稱拐子陣。亦稱拐子馬陣。2.古騎兵陣法名。選用精銳騎兵為大陣的左右翼,相互支援,用以進擊或拒守的陣形。一說為用以沖鋒陷陣的以韋索貫連的人馬。

國語詞典

  1. 金兀術(shù)的勁軍。因?qū)⑽溲b后的馬隊,每三人連成一個作戰(zhàn)單位而得名。
    1.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兀術(shù)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lián),號『拐子馬』?!?/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拐子馬
    1. 在南宋初年,“拐子馬”是宋人對金軍主力兩翼騎兵的稱呼,“拐子馬”屬于一種輕型或中型騎兵,被布置在兩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機動性以及集團沖鋒時所產(chǎn)生的巨大沖擊力, 用以對敵軍迂回包抄而后突擊,拐子馬分為兩種類型,一為沖鋒陷陣的“重槍拐子馬”,后者為輕裝上陣、側(cè)翼突襲的”弓箭拐子馬“。

“拐子馬”單字解釋

:1.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女?!珜O?!谩!埽ê筝吶?,年輕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實。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蟆!?..
:1.轉(zhuǎn)變方向:那人~進胡同里去了。前面不能通行,~回來吧! 2.彎曲處;角:墻~。門~。 3.瘸:他一~一~地走了過來。 4.說數(shù)字時在某些場合用來代替“7”。 5.下肢患病或有殘疾的...
:1.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 2.大:~蜂?!?。...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