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
- 拼音bá hé
- 注音ㄅㄚˊ ㄏㄜˊ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tug-of-war]一種體育比賽,兩隊在一條大繩的兩端用力拉,拉過規(guī)定的界線為勝
外語翻譯
- 英語:tug-of-war, to take part in a tug-of-war
- 德語:Tauziehen (S, Sport)
- 法語:tir à la corde
國語詞典
- 一種比賽力氣大小的體育活動。參賽者分成兩隊,各持繩索的一端,同時用力向后拉。繩子中間系有標識,能將標識拉過一定界限者為優(yōu)勝。戰(zhàn)國時稱為「拖鉤」、「牽鉤」,唐時稱為「拔河」。
- 《談征.事部.拔河》:「唐中宗景龍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門觀宮女拔河?!栋魏印?,戲名也?!淳拔凝堭^記〉曰:『清明節(jié)以***緪兩頭系千余小繩,執(zhí)之爭挽,以力弱者為輸?!患唇窭娭畱蛞??!?/li>
網(wǎng)絡解釋
- 拔河 (體育運動)
- 拔河為雙方各執(zhí)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于中國的傳統(tǒng)運動項目。
-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鉤強”或“牽鉤”,后演變?yōu)榍G楚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
- 2015年12月,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一起申請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