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
- 拼音tāng yuán
- 注音ㄊㄤ ㄧㄨㄢˊ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boiled rice dumpling;stuffed dumpling made partly or wholly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served in soup]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餡兒,煮熟帶湯吃
國語詞典
- 一種以糯米所制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制成圓團狀,分有餡、無餡兩種。
- 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湯圓》:「一曰湯團,北方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然實常年有之。屑米為粉以制之?!刑鹣谈黟W,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
- 也稱為「湯團」。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湯圓 (中國傳統(tǒng)食品)
- 湯圓,是中國傳統(tǒng)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jié)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 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dāng)時明州(現(xiàn)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fēng)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湯團。然而,湯團象征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qū),人們在春節(jié)的時候也會習(xí)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