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

  • 拼音tuán shàn 
  • 注音ㄊㄨㄢˊ ㄕㄢˋ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圓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宮內(nèi)多用之,又稱宮扇。
  2. 樂府歌曲名。指《團扇郎歌》。
  3. 樂府歌曲名。指·班婕妤所作《怨歌行》。因詩中有“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等詩句,故名。

國語詞典

  1. 圓形有柄的扇子。
    1.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li>
  2. 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
    1. 唐.李嶠〈倡婦行〉:「團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
    2. 唐.李白〈懼讒〉詩:「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團扇
    1.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及藝術(shù)品。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團扇起源于中國。扇子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稱之為“障扇”。
    2. 當(dāng)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fēng)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fēng)避沙之用。西漢以后,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fēng)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dāng)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3. 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墩壬刃落洝份d: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圓形或近似圓形扇面,扇柄不長。

“團扇”單字解釋

:1.圓形的:~扇?!殹?2.團子:湯~。 3.把東西揉弄成球形:~泥球?!垐F兒?!垐F子。 4.成球形的東西:紙~兒。棉花~兒。 5.會合在一起:~聚?!Y(jié)。 6.工作或活動的集體...
:[shàn] 1.扇子。 2.板狀或片狀的東西:門~。隔~。 3.量詞。用于門窗等:一~門。兩~窗子。 [shān] 1.(用扇子等)搖動生風(fēng):~扇子。 2.用手掌打:~了他一巴掌。...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