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
- 拼音pái lóu
- 注音ㄆㄞˊ ㄌㄡˊ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ailou;decorated archway]城市要沖或名勝之處的裝飾用的建筑物,用兩個或四個并排的柱子搭成,上邊有檐。還有一種用竹、木等臨時搭的慶祝用的此類建筑
國語詞典
- 作為裝飾用的建筑物,兩立柱之間施額榜,柱上安裝斗拱形簷屋,下可通行的紀(jì)念性建筑物。多建筑在市街要沖或名勝古跡之處。
- 《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瓏四柱牌樓,抬頭看時,上面有個大匾額,乃是六個大金字。」
-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馬二先生獨自一個,帶了幾個錢,步出錢塘門,在茶亭里吃了幾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樓跟前坐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牌樓
- 牌樓,與牌坊類似,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之一。最早見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節(jié)孝的紀(jì)念物,后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一種有柱門形構(gòu)筑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shè)于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視線。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會中國館牌樓使用木、竹和麥稈等材料,造型簡單,令人賞心悅目;一八七六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館以一座精心雕鑿、涂飾的全木牌樓為正門,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和各國參展官員;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會的中國牌樓外形仿造國子監(jiān)琉璃牌樓,氣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