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
- 拼音shù lǎ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哺乳動物的一種。形狀略似猴,產(chǎn)于熱帶森林中。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shù)小時不移動,故稱。
國語詞典
- 動物名。哺乳綱貧齒目樹懶科。形似猿猴。頭圓小,四肢長,尾短毛長,毛上寄生綠藻,使毛皮呈綠色,成為保護(hù)色。為夜行性動物,常懸在樹上,主食枝葉。行動遲緩,靠鉤爪行走。分布于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樹懶
- 樹懶(學(xué)名:Folivora):是哺乳綱披毛目下樹懶亞目動物的通稱,哺乳動物,共有2科2屬6種。形狀略似猴,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shù)小時不移動,故稱之為樹懶。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分布于南美洲。毛被蓬松長厚;頭短圓,耳小并隱于毛內(nèi);尾短;前肢3指,后肢3趾,均有可屈曲的銳爪,前肢長于后肢;上顎有齒5對,下顎4對,共18枚;胃分?jǐn)?shù)室;頸椎9節(jié),為哺乳動物中最多者;全身毛色灰褐因身上毛被附著有藻類植物,外表呈現(xiàn)綠色。
- 終年棲居樹上,用爪鉤住樹枝倒掛身軀,并在樹上移行,可防備食肉獸的襲擊,天敵為蟒蛇和猛禽。嗅覺靈敏,視覺和聽覺不很發(fā)達(dá)。夜行性,以樹葉、果實為食。多數(shù)種類春季繁殖,妊娠期隨種類而異,4-6個月或9個月。每胎1仔。產(chǎn)于熱帶森林中,分布于南美洲。
-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