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筆
- 拼音chuán bǐ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后因以椽筆指大手筆,稱譽他人文筆出眾。
國語詞典
- 晉代王珣夢見有人給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筆,便認為將有大手筆的事發(fā)生。不久果然皇帝駕崩,因為王珣文筆極佳,所有的哀冊謚議,皆由王珣草擬。見《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后用以稱贊人文筆出眾。
- 《聊齋志異.卷四.羅剎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li>
網(wǎng)絡解釋
- 椽筆
- 解釋:指大手筆,稱譽他人文筆出眾。
- 《晉書·王珣傳》:“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矶郾?,哀冊諡議,皆 珣 所草。”后因以“椽筆”指大手筆,稱譽他人文筆出眾。 宋 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辭》之一:“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瑤?!?金 劉迎 《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詩之一:“妙年椽筆賦《長楊》,一日聲名滿四方?!?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 屈 宋 。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葉楚傖 《和倉海秋懷》之七:“盡有金甌毀一角,可堪椽筆掃三軍?!?/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