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
- 拼音wū lǎ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橄欖的一種。仁肥大,有文。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烏欖 (橄欖科植物)
- 烏欖(學(xu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橄欖的一種。為橄欖科喬木,高達(dá)20米,胸徑達(dá)45厘米。小枝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無毛;花序無毛;花幾無毛。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毫米。果序有果1-4個;果具長柄,果萼果成熟時紫黑色;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xì)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個。花期4-5月,果期5-11月。
- 據(jù)《開寶本草》《齊民要術(shù)》《圖經(jīng)本草》等典籍記載,烏欖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主要優(yōu)良品種有油欖、西山欖、三方欖、車心欖、秧地頭欖、早欖等。烏欖樹冠寬大,粗生茁壯,樹形優(yōu)美,可做綠化樹種。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欖角”(或稱“欖豉”)作菜,欖仁為餅食及肴菜配料佳品;種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業(yè)用油。木材灰黃褐色,材質(zhì)頗堅實,用途與橄欖同。根入藥,可治風(fēng)濕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燙火傷等。
- (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