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 拼音dōng jì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朝代,公元317-420,自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起到恭帝(司馬德文)元熙二年止。建都建康(今南京)。
國語詞典
- 朝代名。(西元317~420)晉自元帝東遷至恭帝元熙二年止,稱為「東晉」。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東晉
-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tǒng)治地區(qū)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jīng)內(nèi)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后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 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于內(nèi)部不團結(jié),除了最后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fù)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郁郁而終?;笢氐谋狈t被慕容垂擊敗。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zhàn)大獲全勝,苻堅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后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quán)落裕。
-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