铓鑼

  • 拼音máng luó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我國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打擊樂器。

國語詞典

  1. 樂器名。一種云南、廣西等地民族的打擊樂器,用特制的響銅鑄成,面圓體厚,直徑二十至三十厘米。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zhí)槌,音色渾厚洪亮。

網(wǎng)絡解釋

  1. 铓鑼
    1. 铓鑼、铓又稱冬鑼。因鑼臍突起呈乳狀(半球形),而又有乳鑼、奶鑼、包包鑼之稱。 是傣、景 頗、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獨龍、基諾、怒、彝、納西、回、布依、 土家、壯、苗、毛南、漢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擊體鳴樂器。景頗族稱崩,佤族稱羅碰、格 龍孟,德昂 族稱孟、鞏蒙,獨龍族稱籠、冬等等。

“铓鑼”單字解釋

:1.刀劍等的尖端;光芒。 2.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和景頗族地區(qū)的一種民間敲擊樂器。用銅制成。...
:擊樂器。銅制,似盤。一般有提手,用槌擊奏。形制多樣,如大鑼、小鑼、堂鑼、云鑼等。常用于吹打樂及戲曲、歌舞伴奏。...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