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 拼音kuáng quǎn bì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hydrophobia]狗、貓等動物的傳染病,人或其他家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貓咬傷時也能感染。動物患狂犬病時,食欲不振,看見水就恐懼,狂叫、痙攣,碰到人畜或其他物體就咬,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也叫“恐水病”
外語翻譯
- 英語:rabies
- 德語:Tollwut (S, Med)
- 法語:rage (maladie)
國語詞典
- 病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于貓、狗、牛、羊等家畜,人或其他牲畜被患病的牲畜咬時,亦可能感染??袢《具M(jìn)入動物體內(nèi),可潛伏四至六周。癥狀為食欲不振、發(fā)燒、頭痛、狂叫、見水即產(chǎn)生咽喉痙攣,最后全身麻痺而死。治療的方法是在三天內(nèi)注射抗毒血清。
- 也稱為「恐水病」。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狂犬病 科普中國
-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恐水、怕風(fēng)、咽肌痙攣、進(jìn)行性癱瘓等。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癥(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單股RNA病毒,動物通過互相間的撕咬而傳播病毒。我國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傳播,家犬可以成為無癥狀攜帶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對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內(nèi)死于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故應(yīng)加強預(yù)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