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病
- 拼音bā bì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謂作詩在聲律上應當避忌的八種弊病。南齊永明中沈約等倡聲病說,至唐始有八病的名目,宋人更加以發(fā)揮。八病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一說,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聲。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間細,有似蜂腰。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間粗,有似鶴膝(近人從宋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尾皆濁音而中一字清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濁者為鶴膝)。2.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魚﹑元﹑阮﹑愿等與月字同聲紐的字。正紐一名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一紐,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八病說原為研討聲韻和協(xié)變化,對律詩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瑣,反而束縛了詩歌內容的表達。參閱宋梅堯
國語詞典
- 詩文聲律上的八種弊病,為南朝梁沈約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詩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缺失。
網(wǎng)絡解釋
- 八病
- 八病,古代關于詩歌聲律的術語。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沈約將四聲的區(qū)辨同傳統(tǒng)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guī)定了一套五言詩創(chuàng)作時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記之“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聲病。其對于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具有積極意義,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