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 拼音qín pí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ash bark]小葉白蠟樹的樹皮,中醫(yī)入藥,有解熱、鎮(zhèn)痛等作用

網絡解釋

  1. 秦皮
    1. 秦皮,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分布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澀,性寒。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用于熱毒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秦皮”單字解釋

: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牛~。蕎麥~。碰掉了一塊~。 2.皮子:~箱。~鞋?!\。 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包袱~兒。新書最好包上~兒。 4.(~兒)表面:地~。水...
: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 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