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

  • 拼音zhù sh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notes and commentaries]古籍的“注”和“疏”的合稱
    1. 《十三經(jīng)注疏》

國語詞典

  1. 注解及闡釋注解的文字合稱為「注疏」。
    1. 唐.韓愈〈冬薦官殷侑狀〉:「前件官兼通三傳,傍習諸經(jīng),注疏之外,自有所得?!?/li>
    2. 宋.邢昺〈孝經(jīng)注疏序〉:「奧旨微言,已備解乎注疏?!?/li>

網(wǎng)絡解釋

  1. 注疏
    1. 注文和疏解的合稱。對于文章或書籍正文做解釋的文字稱為注,或注解、注釋,對某些典籍、古文獻做注始于漢代。先秦是我國學術昌盛的第一個重要時期,流傳下來大批典籍、文獻,但由于語言的發(fā)展,文字的變遷,史料的缺遺和分散,漢代人已很難讀懂,從而一些學者專門為這些古書做注解。注解又有傳、箋、章句等名稱。傳,有轉授、相承師說的意思,一般指闡明經(jīng)義;箋,是說明作者的用心,或斷以己意;章句,指分析正文的章節(jié)句逗;它們是各有不同角度的。及至唐代,許多漢人的注解也已不易理解。于是產(chǎn)生了新的注解形式,即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也就是總的加以疏通,這種注解稱為“疏”,也稱“正義”,如《周禮》有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尚書》有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等。宋以前注和疏是分別印行的,后來則合為一本書,一般的排列是先注后疏,合稱注疏。 漢代學者主要是注解經(jīng)書,后世歷代學者對許多重要古籍均從事了注解工作,注解的內(nèi)容、范圍、體例也日益擴展和完善,如所注的范圍有詞語的音義,來源;引文、典故的出處;人名、地名、年代、方位和史實的考證;以及劃分段落,串講大意等等。注解的方式又有夾注、腳注、篇末注等等。

“注疏”單字解釋

:1.灌入:~入?!?。 2.(精神、力量)集中:~視?!狻?3.用文字解釋字句:~解。批~。 4.用來解釋字句的文字:附~。腳~。 5.記載;登記:~冊?!N。 6.舊時賭博所下的錢...
:1.清除阻塞使通暢;疏通:~導?!!?2.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跟“密”相對):~林?!?。 3.關系遠;不親近:~遠。親~。 4.不熟悉;不熟練:生~。荒~...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