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
- 拼音yáng pí fá zǐ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漢、回、保安、東鄉(xiāng)、撒拉、土等族的民間渡河、運載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肅、寧夏境內(nèi)黃河沿岸。用數(shù)十根圓木棍扎成約2米寬、3米多長的長方形框架,下拴十?dāng)?shù)個充氣羊皮袋即成。以客運為主,兼營短途貨運。
“羊皮筏子”單字解釋
子:1.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女?!珜O?!??!埽ê筝吶耍贻p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珜?。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畜?!?..
皮: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Jw麥~。碰掉了一塊~。 2.皮子:~箱。~鞋。~襖。 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一層?xùn)|西:包袱~兒。新書最好包上~兒。 4.(~兒)表面:地~。水...
筏:筏子,用竹、木等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筏、木筏。有些地方有用牛羊皮制成的,叫皮筏。...
羊:[yáng] 1.哺乳動物,反芻類,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品種很多:綿~。黃~。羚~?!??!??!c線?!c小道。 2.姓。 [xiáng] 古同“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