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
- 拼音chì shí zh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中藥名。砂石中硅酸類的含鐵陶土,多呈粉紅色。性溫,味甘澀,功能止血﹑止瀉。
國(guó)語詞典
- 巖石風(fēng)化所產(chǎn)生的紅色物體,可用于布帛或紙張上,做為范線。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赤石脂
- 赤石脂,中藥名。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族多水高嶺石,主含四水硅酸鋁[Al4(S14010)(0H)8·4H2O]。分布于福建、河南、江蘇、陜西、湖北、安徽、山西等地。具有澀腸,止血,生肌斂瘡之功效。常用于久瀉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帶下;外治瘡瘍久潰不斂,濕瘡膿水浸淫。
“赤石脂”單字解釋
石:[shí] 1.構(gòu)成地殼的堅(jiān)硬物質(zhì),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灰~?!!?。~器。見〖巖石〗。 2.指石刻:金~。 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 4.姓。 [dàn] 容量單位,10斗等...
脂:1.動(dòng)物體內(nèi)或油料植物種子里面的油質(zhì):~肪。油~。松~。 2.胭脂:~粉。...
赤:1.比朱紅稍淺的顏色。 2.泛指紅色:~小豆。面紅耳~。 3.象征革命,表示用鮮血爭(zhēng)取自由:~衛(wèi)隊(duì)。 4.忠誠(chéng):~膽。~誠(chéng)。 5.光著;露著(身體):~腳。~膊。 6.空:~手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