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
- 拼音guǐ fā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上古種族名。為殷周西北境強敵。2.泛指邊遠之地的少數(shù)民族。
國語詞典
- 古稱荒遠的國家。文獻上所指不一,有:(1) 西戎。見《后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2) 周荊、楚之地。見惠棟《九經古義》。(3) 今貴州之地。見清《一統(tǒng)志》。(4) 今陜西省西北一帶。春秋時狄人居此,姓隗,隗即鬼也。見王國維《觀堂集林》。
網(wǎng)絡解釋
- 鬼方
- 史載,鬼方是商周時居于我國西北方的部落,源自曾與軒轅黃帝聯(lián)姻的氏族-大隗氏。其活動載于《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
- 那時,漠南地區(qū)多次發(fā)生討伐鬼方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lián)、蒙古的考古發(fā)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