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

  • 拼音shí gǔ wé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inscriptions on drum-shaped stone bloc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石鼓上刻的銘文,也指這種銘文所用的字體。石鼓是戰(zhàn)國時秦國留存下來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個,上面刻有四言詩銘文,唐代初年在今陜西鳳翔縣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北京

外語翻譯

  • 英語:early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scribed in stone, a precursor of the small seal 小篆[xiao3 zhuan4]

國語詞典

  1. 東周時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陜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huán)刻一首四言詩,內(nèi)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國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于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余九石也有殘缺。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1. 也稱為「秦刻石」。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石鼓文
    1.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fā)現(xiàn)于唐初,共計十枚,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內(nèi)容最早被認為是記敘秦王出獵的場面,故又稱“獵碣”。宋代鄭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論”開始盛行,清末震鈞斷石鼓為秦文公時物,民國馬衡斷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斷為秦襄公時物,今人劉星、劉牧則考證石鼓為秦始皇時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殘,北宋歐陽修錄時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本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馬薦”鼓已一字無存。原石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石鼓文”單字解釋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議論~。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職。~武雙全。 6.柔和;不猛烈:~弱?!?..
:[shí] 1.構(gòu)成地殼的堅硬物質(zhì),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灰~?!??!濉!?。見〖巖石〗。 2.指石刻:金~。 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 4.姓。 [dàn] 容量單位,10斗等...
: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手~?;ā?。 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fā)出聲音;敲:~琴?!?..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