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口
- 拼音rán kǒu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artificial whiskers worn by actors in Chinese operas]表演中國傳統(tǒng)戲劇時演員口上所掛的假髯
外語翻譯
- 英語:artificial beard worn by Chinese opera actors
國語詞典
- 國劇演員所掛的假胡須。用頭發(fā)或馬尾等制成。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髯口
- 戲曲舞臺上,生、凈、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髯口,是代表人物面部的兩腮和頦下部分生長的胡須的象征物。
- 髯口,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tǒng)稱。又稱“口面”。用牦牛毛或人發(fā)制成。從山西明應(yīng)王殿元代戲曲壁畫來看,早期的髯口似用細(xì)繩所拴,三綹髯、滿髯都較短,緊貼面頰,接近寫實。后來改用銅絲作掛鉤,趨向夸張、裝飾,式樣上也逐漸豐富。髯口的改進(jìn),同演員注意利用髯口做種種身段動作以刻畫人物的情緒、性格有關(guān),并由此而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黲、白三種,以區(qū)別角色的年齡。少數(shù)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紅髯、紫髯、藍(lán)髯、黑紅二色髯的。髯口的式樣很多,其中短髯的式樣又比長髯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