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
- 拼音sǎo mù
- 注音ㄙㄠˇ ㄇㄨˋ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sweep a grave—pay respects to a dead person at his tomb]∶祭掃墳墓,對死者表示悼念
國語詞典
- 祭掃墳墓。《宋史.卷三五二.唐恪傳》:「以延康殿學士知潭州,請往錢塘掃墓,然后之官?!挂沧鳌笒邏灐?。
網(wǎng)絡解釋
- 掃墓
- 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蘖T,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逼鋵崳瑨吣乖谇匾郧熬土鱾髁?,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開始盛行。而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掃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廣東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風俗各異,掃墓時間并不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