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
-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亦作河圖雒書。2.古代儒家關(guān)于《周易》卦形來源及《尚書.洪范》九疇創(chuàng)作過程的傳說。《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黃河。洛,洛水。據(jù)漢儒孔安國﹑劉歆等解說:伏羲時有龍馬出于黃河,馬背有旋毛如星點,稱作龍圖。伏羲取法以畫八卦生蓍法。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書.洪范》九疇。見《書.顧命》﹑《洪范》之孔傳﹑《漢書.五行志上》。古代認(rèn)為出現(xiàn)河圖洛書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祥瑞。
國語詞典
- 相傳伏羲氏見龍馬負圖出于黃河,而據(jù)以演畫八卦,稱為「河圖」。又相傳夏禹時有神龜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組不同點數(shù)組成的圖畫,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后世將河圖洛書都視為圣王治世的祥瑞征兆。
-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jì)》裴松之注引《獻帝傳》:「河圖洛書,天命瑞應(yīng)。」
- 簡稱為「圖書」。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河圖洛書 (中國古代文明圖案)
- “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边@個圣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xiàn),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xiàn),背負“洛書”。伏羲根據(jù)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后來周文王又依據(jù)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別寫了卦辭。
-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rèn)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
- 2014年11月11日,河圖洛書傳說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河圖洛書”單字解釋
書:1.寫字;記錄;書寫:~法。大~特~。振筆直~。 2.字體:楷~。隸~。 3.裝訂成冊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叢~。新~。古~?!?。 4.書信:家~?!?。 5.文件:證...
圖:1.用繪畫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圖畫:地~。藍~。繪~。插~。制~。看~識字。 2.謀劃;謀求:~謀。力~。 3.貪圖:唯利是~。不能只~省事,不顧質(zhì)量。 4.意圖;計劃:良~。宏~...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內(nèi)~。運~。護城~。一條~。 2.指銀河系:~外星系。 3.(Hé)特指黃河:~西。~套。 4.姓。...
洛:1.洛河,水名,在陜西。 2.洛河,水名,發(fā)源于陜西,流入河南。古時作“雒”。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