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
- 拼音làng rén
- 注音ㄌㄤˋ ㄖㄣˊ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vagabond]∶到處流浪、行蹤不定的人
- [Japanese ronin;ruffian]∶日本幕府時代失去封祿而流浪的武士,也指“日本流氓”
外語翻譯
- 英語:vagrant, unemployed person, rōnin (wandering masterless samurai)
- 德語:Rōnin (herrenloser japanischer Samurai) (S, Gesch)
- 法語:ronin
國語詞典
- 行蹤無定,到處流浪的人。
- 唐.柳宗元〈李赤傳〉:「李赤,江湖浪人也。」
- 日本幕府時代,德川管轄六十個藩,各藩主門下養(yǎng)有許多武士,后藩主互斗,被滅藩的門下武士失去封祿、離開主家,成為失業(yè)或無業(yè)的武士,便稱為「浪人」。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浪人 (漢語詞語)
- 浪人,指游蕩無賴之徒。本指日本幕府時代脫離籓籍,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日本武士,亦稱浪士。日本自鐮倉幕府時期,開始武家主政,最高統(tǒng)治者為征夷大將軍,將軍下面的家臣、大名都豢養(yǎng)了許多武士,武士是職業(yè)軍人,從家主那獲取俸祿,為家主效命。有時某些武士可能因為對家主不滿、或者犯了錯誤、遭受排擠,會離開主家,這樣的無主武士稱為浪人。比較著名的有大阪七將星中的后藤基次、長宗我部盛親等等。
- 德川幕府晚期,承平無事時多,籓侯生活奢靡,也樂意削減武士數(shù)量。浪人帶刀出游,有時受籓侯雇用,有時飲酒鬧事,報仇雪恨,有的則從事農(nóng)商。明治維新后,武士等級雖已廢除,一些富有心機的野心家,在朝鮮、中國進行種種非法活動,通常也稱為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