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人
- 拼音tóng ré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銅鑄的人像。2.指銅制人體針灸經(jīng)絡(luò)穴位模型。最早為宋王惟一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創(chuàng)鑄。
國語詞典
- 古代以銅鑄為人形,用來裝飾宮殿、廟門,上面??逃形淖?。
- 《后漢書.卷八.孝靈帝紀》:「復(fù)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li>
- 宋.蘇軾〈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fēng)〉詩二首之二:「摩挲古銅人,歲月不可計?!?/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銅人 (銅鑄之人)
- 銅人即銅鑄之人,亦稱“金人”。古多鑄以置于宮廟間,或銘文其上。舊題漢劉歆《西京雜記》三,謂咸陽宮有銅人十二,坐皆高三尺。史料中有關(guān)銅人的稱謂很多,大概有以下幾種:鐘鐻、金人、鐘、金狄人、翁仲、銅人等。將銅人稱作“鐘”,那是因為銅人是空心的,像鐘的樣子。將銅人叫“金狄人”,那是因為夷狄人是銅人的原形。翁仲即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