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
- 拼音shuǐ xiā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亦作“水僊”。
- 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 謂水葬者。
- 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 琴曲名。
-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外語翻譯
- 英語:narcissus, daffodil, legendary aquatic immortal, refers to those buried at sea, person who wanders abroad and does not return
- 德語:Narzissen
- 法語:narcisse
國語詞典
- 植物名。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底部的鱗莖略呈卵狀,外皮黑色,下端有白色須根。葉叢生,狹長呈線狀,質厚,帶白綠色。冬末春初時開花,花色白,有香味。通常生長于暖地的河邊,或栽培于庭園。
- 也稱為「凌波仙子」、「金盞銀臺」。
網絡解釋
- 水仙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ò甓酁?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ㄈ锿饷嬗幸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ㄆ诖杭?。
- 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tǒng)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 水仙鱗莖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堿、多花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外科用作鎮(zhèn)痛劑;鱗莖搗爛敷治癰腫。牛羊誤食鱗莖,立即出現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水仙 (漢語詞匯)
- 水仙類(Narcissus spp.),同屬植物約30種,主要原產于北非、中歐及地中海沿岸,其中法國水仙分布最廣,自地中海沿岸一直延伸至亞洲。有許多變種和亞種。中國及日本僅有2種。目前有很多園藝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