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

  • 拼音shí èr gō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指《春秋》所載魯國的十二個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網絡解釋

  1. 十二公
    1. 十二公,是漢語詞匯,出自《春秋》,解釋為魯國 的十二個國君。

“十二公”單字解釋

:1.數目。一加一的和。 2.序數:一窮~白。 3.兩樣:不~價。...
: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款?!铩!鹿k。 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分母?!h?!s。 3.屬于國際間的:~海?!??!珰v。 4.使公開:~布?!谑馈?..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 2.表示達到頂點:~足?!帧!傻陌盐?。 3.姓。...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