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
- 拼音jiāo zhǐ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亦作交址。2.原為古地區(qū)名,泛指五嶺以南。漢武帝時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dāng)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東漢末改為交州。越南于十世紀(jì)三十年代獨(dú)立建國后,宋亦稱其國為交趾。
外語翻譯
- 英語:former southernmost province of the Chinese Empire, now northern Vietnam
國語詞典
- 地名:(1) 唐堯時代指五嶺以南的地方。(2) 漢代設(shè)置交趾郡,始專指安南北部。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交趾
- 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先秦時期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初期范圍為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后,設(shè)"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漢朝之后其地域范圍歷經(jīng)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
-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shè)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于今越南河內(nèi)。后來漢武帝在全國設(shè)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nèi)的7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后世稱為"交州"。
- “交趾”一名在南越國時代之前已有之。交趾名稱來源于《禮·王制》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是紋臉,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盤腿?!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的解釋為:《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