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字詩

  • 拼音shí qī zì sh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于山東·張山人·,流行于元祐·紹圣間。

網(wǎng)絡解釋

  1. 十七字詩
    1. 十七字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流行一種長起短結、滑稽詼諧、情趣盎然的詩體。“十七字詩”又稱“無賴體”,俗稱“瘸腿詩”、“吊腳詩”、“翹腳詩”,全詩四句,前三句均為五字,末句為兩字,共十七字。據(jù)說這種詩體是由張山人首創(chuàng)的,張山人善作長短句,以詼諧獨步京師。

“十七字詩”單字解釋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shù)目。見〖數(shù)字〗。 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 3.姓。...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數(shù)目。見〖數(shù)字〗。 2.表示達到頂點:~足?!??!傻陌盐?。 3.姓。...
:1.文字:漢~。識~?!w?!x。常用~。 2.(~兒)字音:咬~兒?!粓A。他說話~~清楚。 3.字體:篆~。柳~。宋體~。美術~。 4.書法作品:~畫。一幅~。 5.字眼;詞...
: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 2.(Shī)姓。...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