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
- 拼音wén yì fù xī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High Renaissance]14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主要文化思潮,以復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為號召,實際上宣揚人文主義,是資本主義文化思想的萌芽。也稱“文藝中興”
- 文藝中興時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圖畫》
國語詞典
- 十四至十六世紀起始于義大利的有關文化、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與運動。中古時代歐洲的政教學術,因受日耳曼民族的摧殘、基督教會的壓抑,致使希臘羅馬的燦爛文明,幾乎完全湮沒。西元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后,希臘學者多避難義大利,講授古典文化,文藝復興運動由此發(fā)展,自此文學藝術漸及于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為其時代特征為人文思想的發(fā)揚。
網(wǎng)絡解釋
- 文藝復興 (14到17世紀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fā)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chǎn)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后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 11世紀后,隨著經(jīng)濟的復蘇與發(fā)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xiàn)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tài)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jīng)濟繁榮的意大利,最先出現(xiàn)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們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并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單字解釋
興:[xīng] 1.興盛;流行:復~。新~?,F(xiàn)在已經(jīng)不~這種式樣了。 2.使盛行:大~調(diào)查研究之風。 3.開始;發(fā)動;創(chuàng)立:~辦?!??!住0購U俱~。 4.起;起來:晨~(早晨起來)...
復:1.重復:~寫。~制。 2.繁復:~姓。~葉?!粼~。 3.轉過去或轉回來:反~。往~。翻來~去。 4.回答;答復:~信。敬~。電~。 5.姓。 6.恢復:光~。收~?!!椤?7.報...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議論~。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職?!潆p全。 6.柔和;不猛烈:~弱?!?..
藝:1.技能;技術:工~。手~。園~?!呷四懘蟆?2.藝術:文~。曲~?!?。 3.準則;限度:貪賄無~。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