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若

  • 拼音tǎng ruò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假如。

國語詞典

  1. 假如、如果。
    1. 《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li>
    2. 《太平廣記.卷八三.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人當盡焦螟耳。」

網(wǎng)絡解釋

  1. 儻若
    1. 假如
    2. 詞語釋義
    3.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diào),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fā)怒呢?!?/li>

“儻若”單字解釋

:同“倘(tǎng)”。...
:[ruò] 1.如;好像:安之~素。欣喜~狂?![~現(xiàn)。旁~無人?!珶o其事。 2.姓。 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犯我,我必犯人。 4.人稱代詞。你:~輩。 [rě] 見〖阿蘭若〗、...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