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 拼音shān zhū y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葉狹卵形,對生。花小,黃色,早春先葉開花。核果橢圓形,紅色,中醫(yī)以果肉入藥,稱山萸肉,能溫補肝腎﹑固精斂汗。園林中多有栽培,供觀賞。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茱萸》。

外語翻譯

  • 英語:Cornus officinalis, sour mountain date, herb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 德語:Asiatische Kornelkirsche

國語詞典

  1. 植物名。山茱萸科山茱萸屬,落葉喬木。高度可達十公尺,樹皮為薄片剝裂,淡褐色。葉對生,呈卵形或橢圓形,前端漸尖,表面有短毛疏生。春季開黃色小花,花瓣四枚,向外反卷。果實為長橢圓形核果,初為綠色,成熟后變?yōu)榧t色,味甘酸,可供藥用。
    1. 也稱為「肉棗」。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山茱萸 (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
    1. 山茱萸(學(xué)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葉對生,紙質(zhì),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葉柄細圓柱形,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傘形花序生于枝側(cè),總苞片卵形,帶紫色;總花梗粗壯,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闊三角形,無毛;花瓣舌狀披針形,黃色,向外反卷;雄蕊與花瓣互生,花絲鉆形,花藥橢圓形;花盤無毛;花梗纖細。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zhì),狹橢圓形,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
    2. 產(chǎn)中國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種栽培。該種(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概述圖片來源:)

“山茱萸”單字解釋

:1.地面上由土石構(gòu)成的高聳的部分:高~?!?。 2.像山的東西:冰~。 3.蠶蔟:蠶上~了。 4.山墻:房~。...
:〔茱萸〕灌木或小喬木。果實供藥用。另有吳茱萸,灌木,花蕾供藥用。...
:見〔茱萸〕...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