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
- 拼音pān sh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心理學家。江蘇宜興人。北京大學畢業(yè)。后留學美國,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主要著作有《心理學概論》、《社會的心理學基礎》等。
網絡解釋
- 潘菽
- 潘菽(1897.7.13-1988.3.26),早年稱潘淑,原名有年,字水叔,江蘇宜興人,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 1920年(中華民國九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7年晉升為教授,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潘菽從事記憶、錯覺、漢字知覺等實驗研究后來主要致力于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提出心理學既不同于自然科學,也不同于社會科學,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間科學的觀點將心理活動分為意向活動和認識活動,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知、情、意”三分法體系對意識、身心關系、個性等心理學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