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
- 拼音wǔ dé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rèn)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周而復(fù)始。
- 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
-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 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谷物。
-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
- 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yán)。
-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
國語詞典
- 古時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克為帝王嬗代之應(yīng),其說尤盛于秦漢間。
- 《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yùn),以為漢當(dāng)水德之時,尚黑如故。」
- 漢.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li>
- 玉有五德。即仁、智、義、禮、信五德。
- 《禮記.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dá),信也?!?/li>
- 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 《韓詩外傳.卷二》:「君獨(dú)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五德
- 五德是中國先秦時期的倫理學(xué)關(guān)于德性的概念。陰陽家、儒家、兵家解釋不同。陰陽家指土、木、金、火、水五行之德。戰(zhàn)國晚期陰陽家主要代表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以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變化觀念說明歷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的變化。這種說法為秦始皇所推崇,并為西漢董仲舒所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