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成石經
- 拼音kāi chéng shí jī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開成二年(837年),故名。經石立于長安務本坊國子監(jiān)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標題為隸書。大和時,經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屢經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今在西安碑林。
網絡解釋
- 開成石經
- 開成石經,唐代的十二經刻石。又稱唐石經。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開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jiān)內,宋時移至府學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國清代以前所刻石經很多,唯開成石經保存最為完好,是研究中國經書歷史的重要資料。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成石經”單字解釋
開:1.使關閉著的東西不再關閉;打開:~門?!i?!渥?。不~口。 2.打通;開辟:~路?!V。墻上~了個窗口?!巳М€水田。 3.(合攏或連接的東西)展開;分離:桃樹~花了...
成:1.完成;成功(跟“敗”相對):大功告~。事情~了。 2.成全:~人之美。玉~其事。 3.成為;變?yōu)椋喊贌挕?。雪化~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一事無~。 5.生物生長到定形...
石:[shí] 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灰~?!?。~板?!?。見〖巖石〗。 2.指石刻:金~。 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 4.姓。 [dàn] 容量單位,10斗等...
經:[jīng] 1.(舊讀jìng)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跟“緯”相對):~紗。~線。 2.中醫(y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脈。~絡。 3.經度:東~。西~。 4.經營;治理:~商。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