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 拼音hé xī zǒu lá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Gansu Corridor]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海拔約1000—1500米,南為高峰的祁連山,北部為相對高差不大的北山,長1000公里,寬從幾公里到100公里,依靠祁連山冰雪融水灌溉,成為中國西北重要農(nóng)牧業(yè)地區(qū),并且自古為溝通西域要道,絲綢之路也過這里
外語翻譯
- 英語:Hexi Corridor (or Gansu Corridor), a string of oases running the length of Gansu, forming part of the Northern Silk Road
- 德語:Hexi-Korridor, Gansu-Korridor (Teil der Seidenstrasse, Provinz Gansu, China) (Eig, Geo)
- 法語:Corridor du Hexi
國語詞典
- 地名。為一東南斜向西北的天然走廊,即古時的絲道。位在甘肅省西北,祁連山的北邊,合黎山與龍首山的南方。因位于黃河西邊,故稱為「河西走廊」。區(qū)內(nèi)靠河水、雪水灌溉的綠州是人口集中地。也是現(xiàn)今通往新疆、中亞、歐洲的要道。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河西走廊 (地理名詞)
-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nèi)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
-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里漢時即設(shè)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jīng)略西北的軍事重鎮(zhèn),后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zhàn)火的棲息場所。
- 東周春秋時為被西戎占領(lǐng),戰(zhàn)國先秦時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領(lǐng)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貿(mào)和宗教往來的古道,后漢武帝劉徹初設(shè)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張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華夏版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于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于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 河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云集,大小乘佛教通過河西傳入長安,古代四大譯經(jīng)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 如今多指甘肅14個市州中的河西五市。
“河西走廊”單字解釋
廊:1.廊子,屋檐下的過道或有頂?shù)倪^道:走~。長~。 2.廊檐,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內(nèi)~。運~。護(hù)城~。一條~。 2.指銀河系:~外星系。 3.(Hé)特指黃河:~西?!?。 4.姓。...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面。河~。往~去。夕陽~下。 2.(Xī)西洋;內(nèi)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餐?!t(yī)?!??!?。學(xué)貫中~。 3.姓。...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孩子會~了。馬不~了。 2.跑:奔~。 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三十里。你這步棋~壞了。 4.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