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
- 拼音fú jī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古代男子以全幅細(xì)絹裹頭的頭巾。后裁出腳即稱幞頭。
國語詞典
- 古代以縑全幅所做的頭巾。
- 宋.蘇轍〈武昌九曲亭記〉:「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li>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緇服蒼顏,幅巾繩履,是個道人打扮?!?/li>
- 也稱為「幞頭」。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幅巾
- 幅巾,又稱巾幘,或稱帕頭。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裁取一幅即長度和門幅各三尺的絲帛做成。從額往后包發(fā),并將巾系緊,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長一般至肩,也有垂長至背,用葛布制成,稱為“葛巾”,多為布衣庶人戴用。用細(xì)絹制成,稱為“縑巾”,多為王公雅士戴用。宋代以后,深衣幅巾是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際服。古代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釋菜禮,儒生都穿戴幅巾深衣祭祀孔子。
- 原先的幅巾作四方形,使用時有前幞后,包住發(fā)髻,于腦后縛結(jié)。北周武帝對其作了改進(jìn),于方帕上裁出四腳,并將其接長,形如闊帶,裹發(fā)時巾帕覆蓋于頂,后面兩腳朝前包抄,自上而下,系結(jié)于額,前面兩腳繞至顱后,縛結(jié)下垂。在幅巾的基礎(chǔ)上演變出了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