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
- 拼音sī t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
- 復(fù)姓。
外語翻譯
- 英語:minister of education (history), two-character surname Situ
- 德語:Situ (Eig, Fam)
- 法語:Situ
國語詞典
- 職官名?!吨芏Y》地官有大司徒,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漢哀帝時(shí)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時(shí)改為司徒,主管教化,與大司馬、大司空并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僅為虛銜,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參議政事。歷代沿用,至明代而廢。清代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 復(fù)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司徒 (官職名)
- 司徒是我國古代的一個(gè)重要官職名,由《周禮》地方官司徒演變而來。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視濯,大喪安梓宮。少昊氏以鳥名官,而祝鳩氏為司徒。堯時(shí)舜為司徒。舜攝帝位,命契為司徒。契玄孫之孫曰微,亦為夏司徒。周時(shí)司徒為地官,掌邦教。漢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壽二年,罷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稱司徒。漢朝置尚書郎4人,其一人主財(cái)帛委輸。
- 司徒 (詞語)
- 1.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時(shí)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 2.復(f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