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龍門
- 拼音yī dēng lóng mén
- 成語繁體一登龍門
- 成語解釋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
-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飛黃騰達
- 成語例子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li>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
“一登龍門”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shù)。見〖數(shù)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冬?!?。~路平安?!葑尤恕!淼?..
登:1.(人)由低處到高處(多指步行):~山。~陸。~車。一步~天。 2.刊登或記載:~報?!?。他的名字~上了光榮榜。 3.(谷物)成熟:五谷豐~。 4.姓。 5.同“蹬”(dēng)。...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屋~。送貨上~。 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guān)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柵欄~兒。兩扇紅漆大~。...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ⅰ!?。~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