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鐘老態(tài)
- 拼音lóng zhōng lǎo tài
- 成語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 成語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jié)慚時輩,龍鐘似老翁?!?/li>
- 成語結(jié)構(gòu)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龍鐘老態(tài)”單字解釋
態(tài):1.人的姿容、體態(tài):姿~。 2.事物的情狀、樣子:變~。狀~。事~。 3.一種語法范疇。多指句子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跟主語所表示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主動、被動等。...
老:1.年歲大(跟“少、幼”相對):~人。~大爺。他六十多歲了,可是一點(diǎn)兒也不顯~。 2.老年人(多用作尊稱):徐~。敬~院。扶~攜幼。 3.婉辭,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帶“了”...
鐘:1.響器,中空,用銅或鐵制成。 2.計時的器具,有掛在墻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掛~。座~。鬧~。 3.指鐘點(diǎn)、時間:六點(diǎn)~。由這兒到那兒只要十分~。 4.(情感等)集中:~愛。...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廷?!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