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成癖
- 拼音shì jiā chéng pǐ
- 注音ㄕㄧˋ ㄐㄧㄚ ㄔㄥˊ ㄆㄧˇ
- 成語解釋比喻人有怪異的不良嗜好癖。 嗜:愛好。痂:瘡口或傷口表面凝結(jié)的硬殼。比喻愛好怪誕的事物已成為一種癖好。也說“嗜痂之癖” 語出《南史.劉穆之傳》:“穆之孫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li>
- 成語出處《南史·劉穆之傳》:“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li>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形容怪癖的嗜好
- 成語例子郭沫若《新陳代謝》:“或說出一番民主的意義出來,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li>
-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have an uncommonly low taste
- 近義詞嗜痂之癖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be addicted to;have an addiction for stamps the like;like to lick sb.'s scabs]嗜:愛好。痂:瘡口或傷口表面凝結(jié)的硬殼。比喻愛好怪誕的事物已成為一種癖好。也說“嗜痂之癖”
- 語出《南史·劉穆之傳》:“穆之孫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
外語翻譯
- 英語:to have strange and dangerous addictions (idiom)
國語詞典
- 形容人愛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種癖好。參見「嗜痂之癖」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嗜痂成癖
- 傳說古代東莞人劉邕有吃人身上的瘡疤痂的愛好,他覺得吃起來像吃鰒魚一樣的味道。有一次他去拜訪孟靈休。孟靈休先患炙瘡,瘡痂落在床,劉邕拿來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嚇得孟靈休立即勸阻他不要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