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是而非
- 拼音lèi shì ér fēi
- 成語解釋類:類似;是:正確的;非:錯誤的。貌似正確的,實際上是錯誤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兩可。
-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察傳》:“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徑,不可不分。”
- 成語結(jié)構(gòu)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類:類似;是:正確的;非:錯誤的。貌似正確的,實際上是錯誤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兩可。
“類是而非”單字解釋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自以為~。實事求~。你說得極~。應當早做準備才~。 2.認為正確:~古非今。深~其言。 3.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我就去。...
類:1.許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綜合:種~。分~。同~。 2.用于性質(zhì)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幾~。兩~性質(zhì)的問題。 3.類似:~人猿?!滦?。畫虎不成反~狗。 4.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艱巨的任務。戰(zhàn)~勝之。取~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
非:1.錯誤(跟“是”相對):是~。習~成是。痛改前~。 2.不合于:~法?!Y。~分(fèn)。 3.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難?!h。無可厚~。 4.不是:答~所問。此情此景~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