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而下
- 拼音yī gǔ ér xià
- 注音ㄧ ㄍㄨˇ ㄦˊ ㄒㄧㄚˋ
- 成語繁體一皷而下
- 成語解釋趁形勢有利或士氣高昂時(shí),一舉打跨敵人或攻占城市。
- 成語出處明·沈采《千金記·定謀》:“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li>
-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用于處事或軍事
- 成語例子清·貪夢(mèng)道人《彭公案》第64回:“須先派一人到巡撫衙門去調(diào)兵,就在這七夕之日,可以一鼓而下。”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趁形勢有利或士氣高昂時(shí),一舉打跨敵人或攻占城市。
國語詞典
- 趁形勢有利或士氣最旺盛時(shí),勇往直前,一舉完成任務(wù)。
- 《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梁人志在澤、潞,不備東平,今鄆州單弱,固可一鼓而下之?!?/li>
- 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八出》:「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一鼓而下
- 一鼓而下,指趁形勢有利或士氣高昂時(shí),一舉打垮敵人或攻占城市。出自明·無名氏《活拿蕭天佐》。
“一鼓而下”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shù)。見〖數(shù)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gè);全:~冬?!??!菲桨??!葑尤恕!淼?..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游?!?。山~。往~看。 2.等次或品級(jí)低的:~等。~級(jí)?!??!?。 3.方位詞。次序或時(shí)間在后的:~次?!肽??!粸槔?。 4.向下面:~達(dá)?!?..
而:1.連接動(dòng)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艱巨的任務(wù)。戰(zhàn)~勝之。取~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gè)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手~。花~。 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fā)出聲音;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