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鱗半爪
- 拼音yī lín bàn zhǎo
- 注音ㄧ ㄌㄧㄣˊ ㄅㄢˋ ㄓㄠˇ
- 成語繁體一鱗半爪
- 成語解釋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比喻零星片斷的事物
- 成語出處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li>
-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殘缺不全
- 成語例子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為蒐羅,僅得詩三帙,叢殘不具首尾,于諸集殆不過一鱗半爪耳。(清 葉廷琯《鷗波漁話 莪洲公詩》)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鱗,不能寫作“麟”。
- 成語正音爪,不能讀作“zhu?!薄?/li>
- 英語翻譯just a few known details of a larger whole
- 俄語翻譯отрывочные сведения <неполные дáнные>
- 近義詞支離破碎殘缺不全
- 反義詞十全十美完美無缺
詞語解釋
- [odd bits;small amount;dribs and drabs]比喻零星片斷的事物
國語詞典
-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葉廷琯《鷗波漁話.卷五.莪洲公詩》:「余遍為搜羅,僅得詩三帙,叢殘不具首尾,于諸集殆不過一鱗半爪?!挂沧鳌敢击[半甲」、「一鱗片甲」、「一鱗一爪」。
網(wǎng)絡解釋
- 一鱗半爪
- 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出自唐代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蘇渙》。
“一鱗半爪”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shù)。見〖數(shù)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冬?!!菲桨??!葑尤??!淼?..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shù)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shù)時用在量詞后):~尺。一斤~?!珒r。過~。一年~載。 2.在…中間:~夜?!飞?。~山腰。~途而廢。 3.表示很少:一星~點...
爪:[zhǎo] 鳥獸的腳或趾甲:鷹~?;ⅰ?。張牙舞~。 [zhuǎ] 1.爪子,動物帶尖甲的腳:雞~子。貓~子。 2.爪兒,器物下端像爪的部分:這個鍋有三個~兒。...
鱗:1.魚類、爬行動物和少數(shù)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薄片狀組織,由角質(zhì)、骨質(zhì)等構(gòu)成。 2.像魚鱗的:~莖?!?。遍體~傷。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