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不及舌
- 拼音sì bù jí shé
- 注音ㄙㄧˋ ㄅㄨˋ ㄐㄧˊ ㄕㄜˊ
- 成語繁體駟不及舌
- 成語解釋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話說出后,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指說話應當慎重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薄墩撜Z.顏淵》
-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指說一不二
- 成語例子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貓怪三則》:“今偶脫于口,駟不及舌,悔亦何及?!?/li>
-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What is said cannot be unsaid. <A word and a ston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
- 其他語言<拉>Nescit vox missa reverti.
- 近義詞駟馬難追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what is said cannot be unsaid]話說出后,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指說話應當慎重
- 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論語·顏淵》
國語詞典
- 話一說出去,就是用四匹馬拉的快車也追不回來。比喻說話當慎重,不可失言。
- 《論語.顏淵》:「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弧?/li>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四.四卦》:「次三,駟不及舌,有悔。象曰:駟不及舌,滕口說也,一言之失,悔何追也?!?/li>
網絡解釋
- 駟不及舌
- 駟不及舌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是sì bù jí shé,舌字指代講出來的話。全句意思是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意喻說話應慎重,否則難以收回。